古人最爱的斗蛐蛐,至今也还在办电视大赛?

假期刚过,正值秋高气爽,促织高鸣的时节,《太吾绘卷》在节前更新了新版本,目前玩家评价为“褒贬不一”,很难说能让玩家满意,但围绕着游戏,玩家们的讨论也在各大平台上也确实逐渐活跃了起来。

在正式版上线前,有玩家在四年的等待中已然变得佛系,但也有部分玩家在漫长的守望中,平稳的内息逐渐紊乱,逐渐“相枢入魔”,还出现了有“呆物”在身上爬的奇妙“幻觉”。

一位急需传剑的相枢玩家

“呆物”,是《太吾绘卷》中品相最差的蛐蛐,各种属性面板都是整齐划一的零,寿命也极短,仅一年就驾鹤西归了。因为新手期经常抓到呆物,所以游戏又被戏称为《呆物绘卷》。

呆物你吼辣么大声干嘛!

即使常常抓到可恶的呆物,玩家们还是把大把的时间贡献给抓蛐蛐,B站上关于如何抓到极品蛐蛐的教程播放量也高达7万多。寻义父的主线内容?早已抛之脑后。要怪就怪抓蛐蛐和斗蛐蛐的毒性实在太强。

古有再来亿局昆特牌,今有呆物绘卷斗促织

在现实中,也不断涌现中毒太深的“蛐蛐学者”。

一位中了100点幻毒的蟋蟀学者

最让人惊叹的是,甚至有高阶玩家自费银两,购入了游戏中斗蛐蛐系统的参考原型古书《促织经》来研读。

残篇愚愚愚警告

和游戏中相反的是,在现实中提到玩蛐蛐,大家也许会下意识的认为这是提笼架鸟的老年人专属的爱好,一点都不摩登,好像也让人提不起什么兴趣来。在这样的刻板印象下,能让年轻玩家对古老的传统搏戏流连忘返的背后,是制作团队对文化历史的用心考证和精心还原,其中的功夫是非常值得我们去琢磨的。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太吾绘卷》中的斗蛐蛐游戏,和真实历史中的斗蛐蛐文化。

————1————

在我们最初玩到的EA版《太吾绘卷》中(目前版本对都蛐蛐系统已有更新,玩家评价褒贬不一,这里以EA版为准),完成度最高以及最占资源的系统,就是蛐蛐。制作团队总共做了35种蛐蛐,每种蛐蛐各有80帧动画,占了游戏接近300M的资源,对于当时体量不大的游戏本体来说,这个分量相当庞大了,可见制作人茄子对蛐蛐系统的用心之多。

 游戏中内置了两个独立的小游戏,秋季限定奇遇“促织高鸣”和NPC互动小游戏“促织决斗”。前者抓蛐蛐,后者斗蛐蛐,再加上太吾村里的蛐蛐供奉系统,三者合而为一,紧密的连结成一个非常完整的蛐蛐游艺系统。

在游戏中抓蛐蛐,颇需要一番研究。一般来说,声波越大,叫声越响,蛐蛐的品相也就越好。只不过这个规则有时也会翻个车,就连制作人茄子自己也不能避免。

制作人茄子直播抓蛐蛐当场翻车抓到呆物

当玩家偶然在砖瓦泥罐间抓到一两只极品蛐蛐时,心情就堪比十连出了SSR一样“乐极”,不小心翻车抓到呆物,心情又瞬间变得“悲极”。这种心情如同过山车般的玄学体验刺激着玩家们在游戏中不停的抓捕着蛐蛐。

心情大起大落的昆虫学家们

抓到蛐蛐后,上至一派掌门,下至村野乞丐,你几乎可以和游戏中遇到的每一位NPC都来上一盘斗蛐蛐。大多数对决都是可以对赌物品或者银钱的,地位越高的NPC对赌的赌资价值就越高,所持有的蛐蛐品相也越好,对决也就越难胜出。和位高权重之人的决斗对赌,有时也会让玩家一盘就输的倾家荡产。

 玩家还要通过聆听鸣叫声,观察声波大小来判断对手蛐蛐的品相好坏,以防匹配到错误的对手。以下品蛐蛐对对手上品蛐蛐,其次上对中,再次中对下,这种田忌赛马式的匹配方法是让玩家保持胜率的必备策略。当玩家通过明智的决策以弱胜强,逆风翻盘的时候,那种强烈的满足感会让人深深着迷,禁不住一盘接一盘的决斗下去。

以强胜弱乃是相枢玩家一乐

沉迷赛博电子蛐蛐之际,也许会有玩家好奇,现实中真的还有人在玩这种古老的民间搏戏吗?

 实际上,不仅有,还办了好几届电视大赛。

————2————

 

在天津台明亮宽敞的电视演播大厅中,主持人、内场解说嘉宾、各省领队汇聚一堂,这里正在举办蟋蟀全国电视争霸赛。场上的各位先互相交流了一下各队赛前情况,然后由主持人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摄像画面转到俯视角度,画风瞬间一变,两只健硕威武的蟋蟀正在一个玻璃罩围成的椭圆形容器“擂台”上“摩拳擦掌”,中间挡着一扇薄薄的透明玻璃闸。

陕西队虎头尖翅VS江苏队脆衣

首先是双方草师出场。经验老道的草师使用长杆芡草撩拨着蟋蟀的大牙和触须来激发它们的斗性,让蟋蟀们误以为有同类闯入自己的地盘。这个在《太吾绘卷》中被叫做“芡草打牙”。

蟋蟀被芡草撩拨的充满战意

很快,两只蟋蟀被撩拨的战意十足,嘴上两只大牙恶狠狠的向两侧分开,翅膀也不停的鼓动出响亮的鸣叫声,就等着大战一场。此时,裁判员小心提起擂台上的玻璃闸,两只蟋蟀立刻凶猛的朝对方扑了过去。这个场景对应的正是《太吾绘卷》中的“双方有牙有叫,提闸开战”。

有牙有叫,提闸开战

“江苏队的,看啊,这是一个脆衣,穿一身破衣服,丐帮帮主到!”

“五指抱率先发难,轻轻一个提拉拽,这招儿往怀里一带,现在蓝方已经没有牙了。”

“继续较内力,金刚铁板桥!”

“刚才北京队这个蟋蟀,一进擂台大伙儿就看到,失了慌张就跟家里有急事似的,一打架它的招式也是乱打。”

裁判老师用地道的天津话幽默的解说着场上的情况,仿佛台下观众正身临其境的观看一场顶尖高手的武林大会。

标准的“怀中抱月”

两只蟋蟀用大牙凶狠的撕咬着对方,这个被称作“交口”。如果有蟋蟀在“交口”过程中败下阵来,比赛就会暂停,由己方草师撩拨其大牙,如果一分钟内能重燃士气,比赛就继续,如果不能,就直接定胜负。这样的争斗有时一两个回合就分出高下,有时又要持续好几个回合。

用芡草不断撩拨大牙来激怒蟋蟀

厉害的蟋蟀往往能在一个回合内,四两拨千斤,把对手以职业摔跤的姿势摔出擂台,直接使得对手失去战意,俯首认输。胜利的蟋蟀大将在擂台上骄傲的放声高歌,落败的那方则在场上抱头鼠窜。

虽然这些神奇的小生物个头不大,但是在PK过程中,它们表现出的各种武斗技巧和人类顶级的格斗家并无二致。一场全国顶尖好手的激烈比赛看完,往往让观众们直呼过瘾。

不仅中国盛行斗虫,隔壁的日本也热爱斗虫。有一部日本综艺《虫皇帝》,节目主题是挑选出世界各地的凶虫毒虫,放在一个容器里决一死战。这样一个奇葩又中二的节目,却意外的大受欢迎。

节目中的常胜冠军,巴拉望巨扁锹形虫

不过日本人最爱的还是斗甲虫,《JOJO的奇妙冒险》中就曾有整整一话精彩的甲虫大战。

东方定助和东方常敏的甲虫大战

但是要说斗虫文化之博大精深,还得看回天朝。

————3————

 

历史上,中国人一直非常爱玩,也非常会玩。

斗蛐蛐、斗鸡、斗狗、养猫、遛鸟、蹴鞠、投壶、弈棋、打马球、荡秋千……无所不玩,无所不精。斗蛐蛐,正是中华游艺历史上一颗格外迷人的明珠。

蟋蟀,又名蛐蛐,古称促织。这种小虫儿活跃在秋季,它的鸣叫优美动听,颇得人们喜爱。“古今痴绝知多少,爱此人间第一虫。”我国著名的文物鉴定家王世襄曾给予这个神奇的小生物极高的评价。

蛐蛐仅有一百多日的寿命。平时独居于草丛砖石间,过着隐居的生活。然而雄蛐蛐本性好斗,又有着极强的领地意识,一旦两只雄蛐蛐碰到一起,就必然会发生一场你死我活的恶斗。

不知是哪位先民,发现了蛐蛐的这个特点,逐渐发展出了“斗蛐蛐”这一民间博戏。因为蛐蛐总在秋天鸣叫争斗,所以亦称秋虫,斗蛐蛐的搏戏也被称为秋兴。

古人热衷于斗促织到了什么地步呢?打个比方,就如同我们以前全民抢车位、偷菜,一家人男女老少全上阵的光景。斗蛐蛐最火的时候也是全民参与,基本上人手几条蛐蛐。

儿童也好促织之戏

权贵阶层因为财力雄厚,很多人更是豢养着数十上百的优质蛐蛐,其中有些格外沉迷此道的,也在野史上留下了自己玩物丧志的名声。比如说,和《太吾绘卷》的蛐蛐大有渊源的宋朝“蟋蟀宰相”贾似道。

这位官拜平章军国重事,权倾朝野的宰相贾大人痴迷蛐蛐到了史无前例的地步,朝中政务全交由门客处理,他自己则躲在杭州西湖畔的“豪宅”半闲堂中,整日与群妾趴在地上斗蛐蛐。有人调侃贾似道:“这就是平章的军国大事呀!”平章在那时,就是宰相的代称,结果贾似道听了不仅不生气,甚至还有点得意。于是当时的人们口耳相传:“朝中无宰相,湖上有平章。”

痴迷斗蛐蛐的贾似道

不仅如此,甚至还为后人留下了一部极其详尽的介绍了蛐蛐的捕捉、品相鉴别和驯养医治之道的奇书——《促织经》。这也是古代的第一部蟋蟀学专著,贾似道对蟋蟀的狂热也堪称“宋朝版法布尔”。

《促织经》本篇

《太吾绘卷》中的蛐蛐系统对这本书也多有参考。玩家在游戏中抓到的每只蛐蛐,都赋有定场诗一首,这些生动风趣的小诗皆出自于《促织经》中的篇章:

头昏顶紧有何奇,腿脚花斑黑肚皮。翅上更有膏药积,只好将来去喂鸡。——呆物

除了“蟋蟀宰相”,历史上还有位“蟋蟀皇帝”,他就是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好促织之戏到了什么地步呢,明代王世贞的《弇州史料》曾记载了宣宗给苏州知府的一道密诏:“宣德九年七月,敕苏州知府况钟:比者内官安儿、吉祥采取促织,令他所进促织数少,又多有细小不堪的,已敕他末后运自要一千个。敕至,尔可协同他干办,不要误了!故敕。”

这道语气直白急迫的密诏意思是朱瞻基嫌弃之前采办的蟋蟀数量少,质量也差,要求苏州知府协助宦官们速办一千只蟋蟀给他送进宫来,可见宣德皇帝对促织的痴迷程度之深。一时间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促织瞿瞿叫,宣德皇帝要。”

也因为皇上带头沉迷玩蛐蛐,所以蟋蟀的价值亦随之水涨船高:“宣庙好促织之戏,遣取之江南,其价腾贵至十数金。”

当时苏州府枫桥有一位粮长,被上头派去抓蛐蛐,为了完成任务他用自己所骑的骏马换了只好蛐蛐。回家后妻子好奇心大起,一匹骏马换来一条小虫,多新鲜啊,于是就打开盖子看了一眼。结果蟋蟀一下子跳出罐子逃得无影无踪。妻子害怕的不行,自己在家上吊自杀了。粮长回家一看,又伤心妻子骤亡,又害怕不能完成上头交代的任务,也跟着自尽了。

比这个故事还要魔幻的,就是《聊斋志异》中的的促织篇:为了一只因为自己好奇而不慎放跑的蟋蟀,孩子吓得投井自尽,结果化为一只异常勇猛的蟋蟀大将,连公鸡都不是对手,斗遍宫廷上下,为当村野小官的父亲带来无数功名财富。虽然故事非常的奇特,但也可见因为皇帝的一己私欲,而给当时的百姓带去了多么沉重的苦难。

蟋蟀在撕咬公鸡的鸡冠

《太吾绘卷》中有一身叫做“衮龙黄袍”的衣着装备,穿上后你就是王公的形象,可向他人寻求帮助鉴别促织的隐藏品相。这个虚构的游戏特性对比真实历史中王公权贵们对促织之戏的极度狂热,颇有些魔幻现实主义的荒诞感,不禁让人哑然失笑。

这个梗未免太还原真实历史

————4————

古代民间斗蛐蛐的搏戏,可谓发展到了白热化的阶段,富人权贵豪掷万两银钱下注:“长安富人镂象牙为笼而蓄之,以万金之资付之一喙。”,而斗蛐蛐博彩也有了专门的场所,明代《五杂俎》曾记载“三吴有斗促织之戏。斗之有场,盛之有器,必有大小相配,两家审视数回,然后登场决赌。”

到了20世纪,斗蛐蛐一度被视为“旧文化”,一度销声匿迹。但在今天,斗蛐蛐就像历史上其他的传统文化一样,又渐渐重回我们的视野。我们不仅可以在线下观摩,还可以在线上亲自体验一把古人的乐趣,此时斗蛐蛐更多成为了一种普通的休闲娱乐,就是有些小众而已。

对于喜欢它的人来说,从斗蛐蛐中也的确可以看到一些传统文化的影子。就像宋代文豪黄庭坚曾特别总结的“蟋蟀五德”:“鸣不失时,信也;遇敌必斗,勇也;伤重不降,忠也;败则不鸣,知耻也;寒则归宇,识时务也。”蟋蟀们在擂台上英勇搏击的矫健身姿;奋力迎击比自己个头还大的敌人的勇气;即使身受重伤也要拼到最后一刻绝不投降的忠诚,欣赏虫儿如君子般的诸多高尚品质,亦是爱虫者的无上乐趣呀。

热门相关:天下第一剑道   江山为聘,二娶弃妃   枭宠狂妃:对门那个暴君   江山为聘,二娶弃妃   杨晟已过万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