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澳大利亚农业从业者谈“中国市场”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白云怡】编者的话: “最近几周,来自澳大利亚的农民、渔民和葡萄酒制造商纷纷涌向中国。”不久前,《澳大利亚人报》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随着中国与澳大利亚政治关系企稳,双边经贸合作也在重回正轨,澳大利亚蓝莓、牛油果等多个农产品产业协会以及海产品行业代表,蜂拥来到中国积极游说,期望成为两国官员市场准入谈判的下一个受益者。
多家澳大利亚产业协会负责人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农业从业者对进入或重返中国市场充满期待,认为中国是未来增长的重要方向。随着中澳政治关系的改善,许多行业代表踏上访华之路,与中国有关部门和业界建立联系,推动其产品在华获得市场准入。“中国是一片蓝海”“如果能进入中国,将对我们整个行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他们这样对记者形容。不过,有专家提醒,在前些年中澳关系低迷时,澳大利亚产品原本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部分被第三国产品取代,一些重返中国的行业需面临重新培育市场与客户的挑战。
“澳农业从业者正涌向中国”
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今年8月底9月初,澳大利亚牛油果协会首席执行官约翰·泰亚斯和其他澳牛油果行业内的代表曾赴华进行市场考察。他们先后前往中国云南和广东,会见当地相关组织和主要进口商、零售商,寻求推动与中国在澳牛油果检疫和准入等方面取得进一步进展。
“我们在中国看到,牛油果已经被融入了中国名菜北京烤鸭,这让我们这一行业的从业者感到非常兴奋和鼓舞。”泰亚斯日前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这样告诉记者,澳大利亚牛油果行业自2013年起就一直在努力争取进入中国市场,如参加在北京举办的水果和蔬菜博览会,与中国进口商建立联系,了解澳大利亚牛油果在中国市场上的机会。
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日本曾是亚洲最大的牛油果消费国,但如今已被中国超过。”2015年至2023年,中国牛油果进出口贸易总量激增310.47%,达到6.56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也增长234.99%,达到1.06亿美元。
“中国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机会。”泰亚斯对记者表示,对澳大利亚的牛油果种植者来说,中国市场有望成为其拓展业务的“下一片蓝海”,并将推动该行业达到新的高度。“我们预计,中国的牛油果年进口量还将在未来几年继续增加,达到10万吨。按每千克6澳元计算,这将是一个价值6亿澳元的市场。如果我们获得技术准入,有可能占据50%、价值3亿澳元的市场份额。”
这名澳大利亚农业代表认为,中国市场的增量可使澳牛油果出口规模增加两倍多,“这绝对会改变游戏规则。”他表示,一旦获得准入,澳牛油果行业将向中国市场投入大量资源,“预计中国将在很短的时间里成为我们最大的市场。”
据媒体公开报道,澳政府也在尝试就澳苹果和蓝莓进入中国市场展开谈判。《澳大利亚人报》援引澳方知情人士消息称,在澳总理阿尔巴尼斯去年11月访华后,两国官员开始了“幕后谈判”,可能将就澳大利亚苹果获准进入中国市场达成协议,这一谈判最早始于2017年。报道引述一名据称了解谈判情况的澳政府消息人士的话称,谈判已取得“良好进展”。报道评论认为,这可能意味着,在时隔近10年以后澳农产品有望再次获得准入中国市场的资格,这将为澳大利亚整个农产品出口行业点燃希望。
与此同时,澳大利亚蓝莓的最高产业组织——澳浆果协会执行董事麦肯齐近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协会最近专门任命了一位亚太区总经理,以推动同中国的商业伙伴关系并建立相关渠道网络。
麦肯齐表示,向中国出口澳大利亚蓝莓等浆果,将是该国一项重要的“多样化战略”。“我们认为,如果能进入中国市场,将对澳大利亚蓝莓产业产生变革性的影响。”他告诉记者,对华出口能够达到的规模是向其他国家出口无法实现的。目前,两国正在就澳蓝莓输华展开市场准入技术谈判。
“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市场能代替中国”
公开报道显示,自2009年以来,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但2017年下半年以来,澳政府屡次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进行挑衅,两国关系降至冰点,多项贸易限制措施也在此背景下出台。
自去年以来,中澳政治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经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多起贸易摩擦,澳大利亚大麦、煤炭、棉花、葡萄酒等产品出口逐渐恢复。今年3月、5月,中国先后宣布终止对澳大利亚进口葡萄酒征收反倾销税以及取消对澳大利亚5家主要牛肉生产商的进口禁令。5月,澳大利亚向中国出口了价值超过8600万澳元(约合人民币4.12亿元)的葡萄酒,350家主要酿酒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9月,澳大利亚财长吉姆·查默斯时隔7年再次访华,与中国高级官员举行战略经济对话。
《南华早报》评论认为,在前些年中澳贸易摩擦的背景下,澳大利亚不断推进其贸易多元化进程,然而事实证明,没有任何一个其他市场能够代替中国。据《澳大利亚人报》援引相关数据称,在2020年到2023年,澳大利亚龙虾因检疫程序问题出口中国受阻,在这期间,澳活龙虾产业受到了“毁灭性打击”——此前,95%以上的澳活龙虾都销往中国,在中国的售价也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贵上两倍。在2020年中国对自澳大利亚进口活龙虾出台禁令以后,澳龙虾产业已经损失近20亿澳元。因此,从今年3月中国解除对澳葡萄酒“双反”措施以来,澳政府一直将解除龙虾进口限制作为其外贸的首要任务。
澳业界普遍认为,对华出口对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非常重要。澳大利亚牛油果协会所在地昆士兰州的官方信息显示,在截至去年9月的2023财年,该州占到澳大利亚牛油果总产量的65%。“我们需要向澳政府表明值得为牛油果付出,它在澳是一项庞大且仍在增长的产业,雇用许多人。”泰亚斯此前对媒体公开表示。去年11月,该协会与中国出入境检验检疫协会签署合作备忘录,促进双方的信息共享,距离澳大利亚牛油果获得中国市场准入又近了一步。
“澳大利亚对中国的‘农业攻势’似乎在政治上得到了两党的支持。”《澳大利亚人报》称,澳大利亚贸易部长法瑞尔认为,澳中双边贸易额将再增长1000亿澳元至4000亿澳元,而澳反对党领袖达顿则称“乐于看到澳中贸易额翻一番”,达到6000亿澳元。
在澳大利亚商会8月30日于上海举办的一场活动上,澳大利亚商会—上海董事会主席海蒂·杜根曾这样谈及中澳贸易关系的改善,“未来充满希望”。杜根称,澳大利亚商会上海分会的会员数量现在正在增长。“再给我们一年时间,我们将恢复到之前的水平,甚至可能更高。这是我们的目标。”
专家:重返中国的行业或需重新培育中国市场
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陈弘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农牧业从业者是澳大利亚最敏感的群体之一,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中国市场的机会。对他们来说,寻求进入中国市场,不仅是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是对中国经济前景和营商环境的高度信任。事实证明,澳商界对中国市场的渴望,远远超过该国一些政客的预期。
陈弘分析认为,此前几年,中澳政治关系恶化,中国业界和消费者对澳大利亚产品的信心也受到严重挫伤。由于葡萄酒、牛肉、海鲜等产品具有很强的替代性,许多中国消费者转向其他国家的农牧产品,比如来自法国、南非等地的葡萄酒很快填补了澳大利亚产品在中国市场上留下的空白。一旦市场份额被第三方取代,重新恢复并非易事。在中澳关系回暖后,澳葡萄酒对华出口呈现复苏迹象,但该行业仍需重新培育中国市场,并从过去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另一方面,在中澳关系遇冷的几年里,澳大利亚也采取了所谓的‘多元化贸易战略’,如把葡萄酒出口到越南、印度等市场,然而,由于市场规模、文化差异等因素,此举并未取得预期效果。澳大利亚也试图出口葡萄酒到美国,但后者自己也是葡萄酒产地,自然更不可能成功。”他介绍称,澳大麦等农产品也面临类似情况。澳大利亚曾试图在中东等地找到替代市场,但这些国家大麦售价较低,且仅用于牲畜饲料,利润远不及中国市场。“澳大利亚应已认识到,简单寻找所谓‘替代中国的市场’并不能解决问题,真正应做的是尊重市场规律,并避免政治关系恶化,不要重蹈前几年的覆辙。”
今年6月,应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对澳大利亚进行正式访问。李强在第九轮中澳总理年度会晤上表示,去年11月阿尔巴尼斯总理访华以来,中澳各领域对话合作进一步恢复。中方愿同澳方坚持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用好中澳战略经济对话等机制,不断扩大贸易规模,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发电等领域合作,加强地方、文旅等交流合作。希望澳方为中国企业提供公平、公正、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为双方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陈弘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当前中澳关系正逐步升温,为经贸关系改善带来无限可能。然而,澳大利亚仍面临美国等外部压力。自2017年华盛顿推行“印太战略”以来,一直试图将澳大利亚推向反华前沿,使其在亚太地区充当美国的棋子。此外,澳大利亚内部也存在反华力量。这都是摆在两国经贸关系面前的不确定性。明年澳大利亚将迎来大选,目前来看,执政党希望通过改善对华关系,尤其是加强经贸合作,为竞选加分。这既是中澳经贸关系改善的契机,也是澳国内政治博弈的一部分,更是对澳政客政治智慧的一次考验。
在谈及地缘政治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时,麦肯齐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己所在的澳大利亚浆果协会仍然对澳中之间的贸易关系感到十分乐观,认为其强劲而富有韧性。随着这一关系的发展和深化,两国还将继续迎来巨大的机遇,为消费者带来双赢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