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障预测系统进工厂,“诊脉断症”解机器人运维难题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林梦雪】伴随着生产线上的机器轰鸣,一排排高效运转的机械臂挥舞着......走进数字化工厂车间,这样的场景并不罕见。
伴随着智能制造深入推进,机器人的应用也加速拓展。2023世界机器人大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比重超50%,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392台。
然而,在高速运转的自动化工厂内,大量机器人协同作业,设备故障导致生产中断和后续维修将产生大量的成本问题。因此,设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对于企业的生产运营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能降低设备故障带来的成本损失呢?
电流感应+智能分析算法“诊脉断症”,车间损失可控
走进广州双叶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了一种能够给车间里的机器人及时“诊脉断症”的数字系统——日立工业设备故障预诊断解决方案。
负责该项目的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华南解决方案营业部高级销售经理李玲玲介绍称,“这套系统主要通过电流感应技术配合智能分析算法对机器人故障部位进行故障预警。大家在机械臂上可以看到,我们将外接传感器卡在电线上,由这个传感器采集到电机电流数据,再传输到工控机上,工控机里面部署了我们核心的算法,通过算法去分析采集到的数据,在服务器里进行平台展示,然后把数据做成三维瀑布图。”
“对比前一年因设备故障产生的损失,根据预期,大多数工厂使用故障预诊断这套系统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就可以回收系统投资的成本。”李玲玲说道。
破除品牌型号壁垒,数据分析处理不设卡
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下,工厂的生产模式迎来了显著的改变,生产现场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众多机器人无缝协同,共同完成了以往需要大量人工参与的复杂任务。以往的生产车间里,自动化设备依赖人工进行点检,但设备越来越多,程序也越来越复杂,人工的能力难以覆盖完全,效率难以保证,且容易出现误判的情况。
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华南解决方案营业部副总经理古凤群还提到,“很多工厂内的机器人状态记录都依靠人工进行录入,很容易遗失,查找起来也很麻烦。”
在古凤群看来,管理机器人以及管理前期故障征兆很重要。“如果机器人其中一台宕机,说明整条生产线可能会瘫痪。”
此外,目前在工业生产的实际场景中,多型号多品牌多品类的机器人混合使用,且没有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依据。
那么,如何在解决机器人数据不统一的前提下管理机器人呢?
日立工业设备故障预诊断解决方案是这样处理的:“我们开发了一套无损快捷通用的外加电流传感方式,克服了不同品牌的机器人、设备之间的隔阂,通过我们的算法进行分析,从而实现提前预警。”该项目的技术总监杨哲说道。
基于日立DSC/IoT平台搭建的IoT物联网平台,工业设备故障预诊断解决方案支持多种数据分析平台,易于进行定制开发扩展,且兼容多品牌,多型号的机器人进行数据分析故障预警。
“不止机械臂,事实上,只要工厂里电机驱动的产品,我们都可以做故障预测。”古凤群补充道。
工业设备智能化管理需求日盛 故障预测市场可观
在数字化改革的浪潮中,工业设备管理紧密关联着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保证、成本控制的优化、安全生产的确保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因此,实施有效的设备管理策略已然成为制造业企业稳固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而工业设备的维护成本在企业运维中占据大头,因此,能够主动发掘设备故障的风险,改变被动维修模式的故障预测市场空间逐年增加。
日立解决方案(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吉江博章认为,“中国市场的机器人的装机量和保有量是最高的,但是设备用得越久越容易出问题。”
在日立中国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姚开鹏看来,部署工业设备的预诊断系统对竞争压力日益增长的制造业而言十分迫切。“制造业现在越来越卷,对成本的控制严格,我们的预诊断解决方案由于是完全本地化生产的,部署成本低且效果明显,可以缓解制造企业的运维压力。”
“日立对故障预测市场非常看好。大概两年前我们的故障预测产品就开始正式投入市场。经过两年产品化销售推广,以及对故障预测市场的预期,希望将我们在中国关于故障预测的销售额可以扩大到现阶段的7倍。”吉江博章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