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了趟香港,想和你们分享有关游戏的所见所闻
香港,离我们如此之近,却又如此之远。我们几乎每天都在接触着港版的机器,玩着港版的游戏,可是也几乎是每天,我们都能在网络上看到两边网友的骂战。我们互相依存,却又互相不理解。面对这个早已回归二十年之久的东方之珠,我们中间好像仍然隔着一层薄薄的纱,望不到对面。
这个假期我抽空去了一趟香港,本来只是为了听一场我最喜欢歌手的演唱会。但在闲逛之余,我却对香港本地的游戏氛围产生了兴趣。香港有哪些和游戏有关的地方?香港人平时都是怎么买游戏的?这个弹丸之地,又是如何源源不断地向整个大中华区供给着中文游戏的呢?
唱片行: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两年前我购买PS4的时候,非常固执地选择了国行,并且是从ChinaJoy的现场提回去的。不是我对国行的机器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我只是想体验一下西方国家那种去正规游戏店买游戏回家的感觉而已。
幸运的是,香港人并不需要像我这样,跑到一年一度的CJ上才能如愿。尽管香港本地并没有像美国Gamestop那样专门卖游戏的卖场,可是正规的游戏专柜却是有的,只不过都隐藏在大型的音像店里罢了。
香港本土的大型连锁音像店主要有三家:HMV、CD Warehouse和香港唱片。有些唱片行并不会把最新的游戏摆在店头来招揽顾客(不代表他们不卖),但是我也看到一家香港唱片把最新发售的《命运2》(香港翻译叫《天命2》)和《2K18》摆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就在刚刚上市的蓝光版《神奇女侠》的旁边。
不过一般来说,唱片行里专卖游戏的区域都在很深处的地方。我去过的香港唱片金钟店,大概是最全的一家了,从3DS(不止卖港版,甚至还有日版和美版的游戏,都是正规进口的)到XBOX ONE到PS4再到Switch,整整占据了一面墙,应有尽有。有意思的是,我甚至看到了PC游戏的货架。这些正版游戏套着黑色的盒子,仍然使用DVD作为它们的流通介质。实际上它们并不古老,甚至也有最新大作。但回想起那些早已消失在PC机上的光驱,以及统治了线上游戏贩卖多年的Steam,我还是有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作为一个一直在大陆长大的玩家,我从未想过自己有一天能站在白色、蓝色、绿色、红色、黑色相间的货架前,任意挑选我想要的游戏。小时候,关于游戏的记忆全都封存在电脑城楼上的那个小阁楼里。那里的小商贩分开坐着,摆出一摞摞薄薄的光盘。同样也是任君挑选,却总让我有种做贼的感觉。
再后来,小阁楼不知道什么时候消失了,电脑游戏也好,主机游戏也好,它们都逐渐转向了线上,线下的商铺却越来越少。
事实上,哪怕没有游戏机禁令,我觉得我也看不到这么多游戏大摇大摆地放上货架的那一天。倒不是因为引进的难度太大,而是因为我们的网购业太过发达,谁又会花更多的成本去维持一个线下的商铺呢?
但在香港却不一样。因为整个城市的面积就那么大,且交通网发达,你只需要花费半个小时,就可以坐地铁买到任何一个你想要的东西。网购在香港既没有源头也没有土壤,这也让HMV这些大型唱片行得以保留到今天。
其实这些唱片行不止卖CD、蓝光电影和游戏:音响、播放器、耳机、黑胶唱片、小玩偶、画册、甚至影视剧作品的周边,只要和文化产业沾点边,你几乎都能在这里淘到。它们绝不仅仅只是一个卖光碟的地方而已,它贩卖的是一种文化氛围,就像诚品书店那样。
可是在内地,我大约已经有三四年没有看见过稍微正规一点的音像店,更遑论正版CD和蓝光了。但你现在去京东和淘宝搜索,其实很容易就能买到正版的音像制品,还都是正宗国内发行的版本。大陆的线上和线下,有一种奇妙的割裂感。
我不想评判这两种模式的孰优孰劣——网购自然会方便不少,你不需要一个一个的货架去翻找,一个ctrl+F就能解决你的大部分问题,然后坐等快递员上门送货就好;但是,我却不能像逛街买衣服那样,在一个百无聊赖的午后去音像店淘碟,行走在货架之间,寄希望和一个我还不知道的好片或者好游戏邂逅。
所以,其实我特别感激香港,能够保留这样一种较为“古老”的销售模式,让我体会到一种和内地完全不同的感觉。我也特别想推荐大家,如果有机会来香港玩的话,一定要来这样的音像店逛一逛,感受一下你们从未感受过的氛围。
但是,游戏什么的就别在这里买了。太贵。
相似又不同的小商铺
香港最特殊的地方在于,它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这里既有高耸入云的钢铁森林,也有在寺庙里虔诚祭拜的人们。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竟能在这里形成奇妙而和谐的统一。
对于香港的游戏零售业来说也一样,既有阳春白雪的唱片行,也有下里巴人的小商铺。而对于大多数香港人来说,售价低廉的小商铺才是他们最为青睐的地方。首发游戏的售价当然相差不大,在哪里买都无所谓,连锁店甚至还可以累计积分或者拿到会员的折扣,反倒有些优势;但对于高级版、传奇版这类,和那些已经发行过一段时间的游戏来说,小商铺的价格优势就非常明显了。他们会随时根据出货量的大小和市场的反馈,及时调整自己的售价策略,而不像正规卖场那么倔强。
我这里说的小商铺,其实很像内地电脑城的格局。只不过在这个叫做“信和中心”的小商场里,只卖和ACG有关的东西罢了。它坐落在旺角和油麻地两个地铁站中间的路边,但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大约只有三四层那么高的它被众多商铺塞了个满满当当,走廊非常狭窄。每天四点以后,无论是不是节假日,人都会突然间多起来——先是学生,后是成年人,把这里围得水泄不通,只有侧过身子才能勉强通行。
小商铺很多,然而店面却极小,大部分的面积都被堆积如山的游戏机、游戏、周边和电子产品占了去,甚至留不下多少给店主和顾客站的地方。所以相比于逛街,这里可能更适合有的放矢地去直接买你想要的东西——除非你不介意那些熙熙攘攘的人群的话。
信和中心的二楼大多都是卖动漫相关的周边:手办、CD、漫画和轻小说;三楼开始游戏商铺则多了起来。你可以在这里找到几乎任何你想要的游戏,比唱片行里的要更全面也更便宜一些。一些老的游戏还有特殊的游戏机(比如任天堂的迷你红白机)和游戏周边(比如格斗游戏用的街机摇杆)也应有尽有,如果你有什么口味刁钻的特殊需求,或许可以来这里碰碰运气。
这些小商铺和唱片行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你可以在这里提前买到偷跑的游戏。我很幸运,在第一次去的时候就正好碰上Switch版的《口袋妖怪铁拳》偷跑。店主拿出好几个牛皮纸箱,里面满满当当装着的全都是《口拳》,然后拿出一些摆在柜台上,凹出一个造型,再拍了一些照片po到了网上。
凭借着自由港的先天优势,香港永远是游戏最先偷跑的地区之一。然后经过深圳,这些偷跑的游戏也会迅速流入内地,再经由淘宝和它的快递网络,送往全国各地。说这个小小的信和中心是香港乃至整个中华区的主机游戏枢纽也不为过。
不过当然,既然是小商铺,那相比卖场自然也会有更多的限制,比如很多店家不接受信用卡,或者会多收你一些手续费;比如对于热门商品,他们可能会涨价;比如,虽然信和中心的假货不多,但不代表没有——卖游戏的我暂时还没有发现,不过那些卖动漫手办和日本CD的,我确实已经察觉了一些。
和内地电脑城之类的地方不一样的是,香港的这些小店铺,并非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不正规”。事实上,它们中的一些,一直和官方保持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比方说,在香港任天堂官网上特殊宝可梦的兑换店铺里,就有很多其实就是这样的小商铺。换言之,这些小店的权威性也是受到官方认可的,和HMV并无什么不同。我也注意到,那批偷跑的《口袋妖怪铁拳》,也确实都附带首发的特典,不像很多无良淘宝商家那样,会把特典拆开来卖。
在几乎没有受到网购业影响的香港,现在呈现出一种非常微妙的平衡。大的唱片行凭借着装潢和环境吸引着那些不差钱的人,而狭小逼仄的信和则像一颗心脏,带动了整个地区的游戏零售业的发展。
在我看来,这甚至是一种比美国还要令人羡慕的模式,比起只有网购的大陆,也自然更丰富一些。西方的游戏卖场和东方的电脑城式销售在香港合二为一,也算是一种比较独特的景观了吧。
香港的网吧长什么样?
很久以前我就听说,香港的平均网速位居世界前列,而且PC的普及率也很高。所以我一直觉得,他们并没有到网吧上网的必要,就像美国人或者是日本人一样。但后来我又发现,去网吧玩游戏并不代表着他们家里没有玩游戏的设备,更多时候,网吧只是很多男孩子的聚会场所罢了。于是这次我特地在谷歌地图上查了一下,还真的发现有不少。所以在看完了和主机游戏相关的地方之后,我又对香港的网吧产生了兴趣:这里的网吧都长什么样?香港人在网吧一般都玩什么游戏?
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进了位于旺角的阳光网络旗舰店。说是旗舰店,其实你在外面连块招牌都看不见。要不是时刻开着谷歌地图,外加人行道旁边摆着的宣传画,我肯定就会错过这个藏在大楼内部的网吧了。
走进去之后,我发现这个旗舰店也算不上大,不过在寸土寸金的香港,哪怕只是几百平的面积,也算足够可观了。很奇妙的是,这个网吧除了两边的电脑之外,在收银台的位置居然还有几台射飞镖的机台——只不过当时并没有人。
在香港,哪怕你用的是大陆的身份证也是可以上网的,但不同于内地的是好像你不必交押金,按需购买时长即可,前台会直接分配给你一台机器。我被分配到了大门右手边的那一块区域,似乎那边的电脑配置要稍差一些。
香港的网吧位置都比较狭小,两个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而最令我惊讶的是,香港网吧的电脑似乎都不自带耳机,全都在用喇叭!所以你能听到各种各样奇怪的声音混杂在一起:游戏本身的声音,玩家的叫喊声,还有操作键盘和鼠标的哒哒声。
这就像香港的桶装方便面居然不附带叉子一样令我感到诧异。别说是《绝地求生》,就算是玩休闲游戏,声音都混杂在一起,还怎么玩?所以,如果你想有一个比较私密的体验的话,还是自带耳机吧。
说到近来大火的《绝地求生》,我并没有在我这片区域发现有人在玩这个游戏,但它确实已经预装在了电脑里。我试着打开它,却因为太卡而不得不作罢,想来应该是配置不够所致,另外一边配置较好的电脑应该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而网吧里绝大多数的人,仍然在玩当下最火的《英雄联盟》。事实上近年来香港也有不少的电竞战队涌现,甚至网吧电脑的壁纸都是招募女玩家和女教练的广告。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很多来网吧玩《英雄联盟》的人都是为了和朋友开黑,这个时候有没有耳机,倒也确实无所谓了。
但令我惊讶的是,在我的右手边似乎坐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孩子,应该还没到18岁。我不知道是我对他年龄的推断有误,还是香港的网吧对年龄并没有那么严格的限制;还有一个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坐我左手边的两个人,居然是来开黑《帝国时代》的……
总的来说,香港的网吧仅仅停留在“能用”的程度,和现在已经如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大陆网咖相比,实在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无论是机器配置、座位的舒适度、网吧的装潢还是提供饮食的质量,都差了好几个档次。但我想,或许这也是香港的客观环境所决定的。在这样一个电子产品无比便宜,网络又如此发达、地价又如此可怕的地区,可能在家玩游戏才是王道,而网吧只不过是给大家提供一个可以当面增进感情的场所罢了。
结语:
最近几年,我对港澳台的城市更加感兴趣起来。因为他们有着更加不同的文化,更加不同的风土人情,并透过游戏产业,就能让你窥见他们和我们的不同之处。而这样的不同,也正是我在意并且喜爱的地方。想想看,要是全世界都长一个样子,那还有什么乐趣可言?
可惜的是,很多人并不明白这样的道理,因此在看到网络上一些毫无意义的骂战时,我也确实深感失望。希望这个世界能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一些歧视和抵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