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团面“捏”出乡村新“锦绣”

杭州日报讯 “小兔子用不同姿态抱月饼,这样看起来就很生动了。”上周日,在钱塘区新湾街道建华村妇女儿童驿站,孩子们在黄小明的指导下学习了面塑技艺,将普普通通的小面团,变成一个个可爱的“玉兔抱月”。这也是区级文化特派员、钱塘区首批非遗面塑代表性传承人黄小明在新湾街道建华村开展的第二次面塑培训活动。

捏、搓、压、揉、掀……黄小明指尖轻捻,一团面立即化成了一个龙头。从事面塑创作,黄小明已坚持了十多年。最近,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面塑作品还原了《西游记》中唐僧与三个徒弟取经途中遇牛魔王的场景,5个西游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惊叹,在网络上被年轻人们争相点赞。

“面塑,是一项古老又接地气的技艺,怎么让面塑在新时代讲出新故事,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黄小明说。

今年,黄小明作为区级文化特派员,被派驻到了新湾街道建华村。他连续在村里开展了三次调研走访,南沙大堤、抢险闸等围垦文化地标建筑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村里还有十二生肖主题公园和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千亩粮仓”等特色景点,这些资源让他渐渐生出了一个想法。

“传承不守旧,乡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作为一名新湾人,我希望能够用面塑讲好家乡故事,传承文化根脉,增添乡村活力,这是我未来两年要做的事。”从非遗传承人转变为文化特派员,对黄小明来说,不仅仅是身份上的变化,更是责任与使命的升级。

在前期项目开展中,黄小明希望通过定期的面塑培训活动激发村民的兴趣,培养一批人长期地参与到面塑的制作中,组建一支手里有绝活的“面塑村队”。

为了在培训中融入地方特色和文化元素,黄小明接连开展了以“辰龙”和“玉兔”为主题的面塑培训活动,“对标村里的十二生肖主题公园,我想创作出十二生肖系列的面塑文创作品。”他透露,将带领培养的面塑人才队伍,共同打造十二生肖系列和沙地围垦造田系列作品,助力乡村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文化地标建设。

“一方面,通过非遗面塑打造具有建华村特色的文创产品,探索面塑产品的商业化路径,带动建华村传统农产品与手工艺术品的推广与销售,增加村集体与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建设非遗面塑创作基地及面塑展馆,多维度宣传乡村文化特色。”黄小明希望,通过“讲故事”“立品牌”“留地标”等方式,强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最终实现非遗面塑技艺的有效传承与创新发展,促进建华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构建和谐共生的乡村文化生态,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