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习开阔视野,民心相通走深走实!《环球时报》记者在哈萨克斯坦感受中国文化热潮
【环球时报赴哈萨克斯坦特派记者 邢晓婧 林璐文 王璞 弋可】“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7月2日,在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国际机场,当地少年儿童唱起了中文歌曲《歌唱祖国》,欢迎中国国家主席到访。10岁的哈萨克斯坦少年阿米尔汗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再次唱响这首《歌唱祖国》,表示有幸参与表演“心情十分激动,又感到万分荣幸。”
ata-alt="" poster="https://v6.huanqiucdn.cn/4394989evodtranscq1500012236/6842c5091253642700193818798/sampleSnapshot/sampleSnapshot_10_0.jpg?imageView2/2/w/1260">
阿米尔汗在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孔子学院学了3年中文,有着哈萨克斯坦少年的热情与开朗。“我是10岁的阿米尔汗,来自哈萨克斯坦。我聪明善良又勇敢,是真正的男子汉……”阿米尔汗先是展示了中国贯口,又“吃葡萄不吐葡萄皮……”说起了中文绕口令,表现出对中国文化浓厚的兴趣。
在《环球时报》记者将从中国带来的熊猫钥匙链送给阿米尔汗后,他开心地说:“是大熊猫!我很喜欢大熊猫!它们真可爱!”阿米尔汗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的中国故事。阿米尔汗来过中国两次,第一次是去年到云南参加世界“汉语桥”小学生组的比赛,第二次是今年3月和家人来北京旅游。
“我们去了天坛和长城,在动物园里看见了大熊猫,还吃了美味的北京烤鸭,我特别喜欢。”阿米尔汗还用萨克斯吹奏了一首中国台湾歌手周杰伦的《夜曲》,称对中国的流行歌曲也感兴趣。受阿米尔汗的影响,他的妹妹也开始学习中文。
《环球时报》记者曾在2018年到访过阿斯塔纳,和那时相比,明显感觉当地的中国超市、中餐厅多了起来。据当地朋友介绍,中文培训机构的数量也在增加。可见,中哈之间的民心相通正在多个领域走深走实。
记者在首都阿斯塔纳切身感受到,这里正在掀起一股“中国文化热潮”。“今年4月,我去过一次中国,最让我震撼的是中国民族乐器。”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四年级学生泽内尔·乌尔善对记者说,“我去中国参加国际音乐比赛时,看到很多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琴、古筝和琵琶,让我大开眼界,很想试着弹弹古琴。”
泽内尔抱起心爱的冬不拉,演奏了一曲哈萨克斯坦民歌,悠扬的旋律缓缓飘荡,律动的音符在空中跳跃。泽内尔介绍说,这是哈萨克斯坦人在生日、宴会等场合演奏的歌曲,在中国领导人到访之际,她希望通过演奏这首歌曲,表达喜悦之情。
泽内尔学习中文的时间还不到一年,就已经可以进行日常对话了。“学习中文拓宽了我的职业选择路径,开阔了视野,可以说与中国结缘改变了我的人生。”她告诉记者,越来越多哈萨克斯坦年轻人热衷于学习中文,痴迷于中国文化,相信中文是属于未来的语言。
哈萨克斯坦国立欧亚大学孔子学院成立于2006年,是哈萨克斯坦首家,也是阿斯塔纳唯一一家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杨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截至目前,学院已培养出超过1.4万名掌握中文的哈萨克斯坦公民,他们如今活跃在各个领域,为推动中哈文化交流与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在采访中,泽内尔朗诵了一首李白的《赠汪伦》,她说:“这是一首表达友谊的诗歌,中哈两国的友谊从古代持续至今,有着深厚的根基,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我们都是朋友。”阿米尔汗则缓缓吟道,“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位哈萨克斯坦少年还非常认真地说:“我相信,中哈两国睦邻友好会世世代代永相传。”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11年来,中哈两国的交往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进入哈萨克斯坦。从2023年11月起,中哈两国实施签证互免政策,进一步促进了两国在经贸、旅游等领域的往来。记者在哈萨克斯坦采访期间,当地出租车司机听闻记者从中国而来,激动地说,“我知道中国领导人2022年的时候就来过,很欢迎他的再次到来!”一家餐厅的老板对记者说:“中哈两国是永远的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