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青年教师的文化担当

肖璐璐1陈兵2 1.南华大学护理学院2.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摘要:高校青年教师的文化担当,实质在于发挥青年教师作为高校文化建设和地域文化传承的主体地位。这不仅表现为青年教师在高校制度管理中的参与和贡献,更意味着他们以自身之学养和操行成为校园文化的担纲者。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所属地域文化家园的践行者,学习、传承民风习俗和典故文化,培养自身的家国意识,是构成地方风土人文的关键。

关键词:青年教师;文化担当;建设主体;校园文化;地域文化

引言

聚焦高校青年教师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讨论青年教师扎根地方社会、服务学生和融入地域文化的文化担当,并对其进行有效研究变得极为迫切。下面笔者从高校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凸显、校园文化担纲者、地域文化守护者三个层面作出分析。

一、青年教师是高校建设的主体

青年教师是高校建设的主体。21世纪的高校教育发展,实质是优秀青年人才的竞争,因而高校的发展建设要以充分培养和发挥青年教师的才能为根本目的。青年教师是高校建设的主体,必须通过先进的制度保障来确立青年教师的主体性。不论是教学任务还是科研工作,青年教师群体都是具体的承担者。青年教师的这一实践角色决定了他们作为学校建设的主体性地位。教师具有培育人才、塑造灵魂的地位,作为教师负有不可推却的职业责任。

如何凸显青年教师的主体地位?首先要使青年教师人尽其位。青年教师正值年富力强之际,他们需要重要而合适的教学岗位去施展自己的才能和抱负。当前部分高校采用“双肩挑”教师职业发展机制,不仅要求青年教师的科研教学能力提升,也规定青年教师要承担一定的教学行政工作,这给一些青年教师带来一定的工作压力,青年教师备课教学的时间一定程度上被缩减,没有充沛的精力和青年学生进一步进行思想交流。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提出青年教师应适度减少管理事务,让青年教师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

其次,学校和社会应给予青年教师更多的优质科研资源,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与所获得的科研资源呈正向反馈关系。学校要鼓励青年教师积极进行科研工作,为他们创造更加便利的科研条件,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推动青年教师组成跨学科的联合研究学部制。青年教师学术水平的提高,需要人才集中、学科凝聚与思辨活跃的人文社会科学大学部的氛围。在一些偏重理工科的高等院校,人文社科类青年教师总体数量少,而且学科之间存在壁垒,这导致人文社科的研究氛围不佳。青年教师可以依托文科性文化类学生社团,定期面向学生开展公益学术讲座,丰富学生社团的学术文化。比如,一些高校改革先行学科,整合文科大学部制与书院制度,在此方面做了很好的探索。

二、青年教师是校园文化的担纲者

青年教师不仅是校园物质载体的建设者,也塑造了校园活的灵魂。每个高校都有自身特殊的文化血脉,这是一代又一代教师群体接续传承、齐心协力的结晶,是大家团结的情感积淀。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高校的校园文化重要的是具有好老师的文化、大先生的文化。青年教师是好教师、大先生文化传承链条上的关键一环,他们受到前辈的悉心培养和提携,是校园光辉历史的叙说者和发扬者。

人是有精神、有情怀的历史性存在。青年教师的情怀,形成了一个高校独具气质的学风灵魂。这个情怀一旦在青年教师的心中生根发芽,就会从周围的人和事物中汲取到爱和营养,青年教师自觉自动融入高校的优秀教师成长发展传统,为自己的发展扎下更深远的根,这有助于一个青年教师的成长,也是青年教师与高校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相结合的体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转折点上,青年教师要有高校高等教育发展大变局的历史意识,为了实现高校学生培养的百年大计,沉下心来,一心一意,立足长远,立下“十年磨一剑”的高志,为谋定学生发展和学科发展重大需求而努力耕耘。青年教师凭借奉献精神,定能在尚不完善的环境中激发出内在更加真诚强大的力量,克服现实的重重阻碍。

青年教师要从专业知识的讲学不辍中彰显人文关怀和科学精神。任何专业知识都不仅仅是一种概念演绎和问题解析,还彰显了科学家或思想家看待自然或社会的态度、方式,对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起到传播道德智慧的义务。从近代以来高等教育的教学发展规律看,大多数专业知识的传授是通过教师个人的讲授,形成以主讲人和问学者为主的经典阅读研究学会。青年教师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要真正意识到学术组织能力的重要性,启发学生钻研知识,积极思考问题。

高等教育的文化精魂在于培养具有奉献精神、促进国家发展的优秀人才。青年教师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高等教育旨在为国家和人民培养能奉献、能吃苦的人才。事实上,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都具有艰苦奋斗的赤子之心,他们努力探索自身事业规划与社会民众的需求,开拓出能有效对接新时代知识型人才的发展道路,实现青年教师与社会需求的自由组合和重新配置。青年教师要把自身人生价值的实现与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相结合,进一步拓宽高校教师的生存发展空间,确立“信赖学生、依靠学生”的发展格局。

三、青年教师是地域文化的守护者

《易经·系辞上传》云:“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这一观点是指,人生在世安于生活熟悉的乡土家园,涵养仁厚的生命美德,才能泛爱周围一切事物。从这一传统的视角看,高校青年教师安于熟悉的地域文化时空,追求内在生命的圆满,自然会有对地域社会民众的爱和文化的眷恋。他们与周遭的风土人文亲密无间,感受身边虫鱼草木的生机与沉寂,与充满地域文化韵味的四时节气融为一体,感受一方水土的滋养和启发,这样青年教师就能成为有仁爱潜能的人,并以此教育学生成为完满充实的真情生命。从某种程度上看,青年教师与他所安身立命的地域文化空间不是一种实践的利益关系,而是富有灵性和生机的生命场域。此即北宋儒家学者张载所讲的“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而有此觉悟的青年教师,也就彰显了自己尽忠于地域文化的忠诚情感。人是真情流露的存在,是成己成物的存在,是化育万物的存在,生命因此而有从容中道、和合群生的价值。

青年教师的地域文化忠诚,不仅是对自身事业理想的执着,或是对本工作单位某些领导、长辈的特殊情谊,还是一种更普遍的地域精神家园的热爱和守护。换句话说,人从自己平凡的日常琐细中感恩来自一方水土和人民的无私给养,于正当的求利活动中感受到道义的充实,觉见一个生气氤氲的有情生活世界。孟子有云:“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高校青年教师作为所属地域文化的践行者,是民风习俗和典故文化的学习者和守护者,他们的家国意识是构成地方风土人文的关键。在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势下,青年教师地域文化身份的明晰,使得他们与地域本土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诠释与发展的时代课题更密切地联系起来。他们通过自己的教学科研活动,发挥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来引领所在地域的文化社会风气,在人民群众中发挥出良好的精神模范作用。因此,青年教师的属地忠诚,根本上以参与本地区文化的共建为最终的落实,而此一落实又是通过青年教师自觉地建设大学社区文化家园为关键。

“安土敦仁”更深层的现实意蕴在于青年教师依自然平常之道生活工作,回归朴实无华,使本土家园具有强烈的生态文明气息。青年教师应为学生的健康活泼成长提供回归自然、坚持朴素的生活智慧。人的生命力的彰显,体现在生活方式和内容的简约,让花香虫鸣、生机盎然的乡土家园显现出来。青年教师生命意义的完成,在于以“安土敦仁”的生命之道,为学生、民众传播高尚的道德风范。想想无数孩子在自己的教育下学到知识、学会做人,那是何等让人舒心、让人骄傲的成就。因此,青年教师尽到了自身的地域文化忠诚,也就称得上细心呵护学生思想生命的“大先生”。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青年教师的文化担当,必须通过扎根高校、建设校园文化和发挥传承地域文化的主体作用得以实现。高校青年教师不是单纯物质利益的追逐者,他们有着更为广阔的生命追求和义不容辞的文化使命。“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高校文化的建设应该保障青年教师作为地域文化和学术精神守护者的首要地位,以坚强的制度支撑保障这一特殊群体的文化生命发展空间。这不仅符合建设服务于社会、人民的开放共享型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也是新时代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不断夯实增强的关键举措。

参考文献:

[1]陈水勇.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全面主体性构建[J].大理大学学报,2017(1):83-87.

[2]周宁宁,胥照方.教师应有怎样的文化担当[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8(6):1-2.

[3]陈兵.释“学而时习之”的修己意蕴——从“学”与“习”的字源学出发[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9,38(12):85-91.

注:

本文系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硕士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全方位培养体系及其机制研究(2020JGYB186)阶段性研究成果;

湖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究项目: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困境及破解路径研究(20E05)阶段性研究成果。

热门相关:萌妻鲜嫩:神秘老公晚上见   我的极品美女总裁   重生后我成了权臣的掌中娇   超萌迷糊妻:BOSS大人别这样   天命为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