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菲:中老多层次合作还需重视三个关键点
早上在昆明吃过桥米线,晚上在万象吃老挝米粉。8月中旬笔者坐着火车前往老挝调研,感受了中老铁路带来的互联互通。
笔者搭乘的是中老铁路的D87次列车,只需要通过12306票务系统购票,非常方便。登车后可以看到车厢内座无虚席,有老年夫妇结伴出游,有商务装扮的乘客在低声讨论业务,还有一些大学生正值毕业季选择前往老挝旅行。此外,少数外籍旅客在游历中国之后,同样怀揣着对老挝的憧憬。与以往乘坐飞机不一样,火车窗外可以看到老挝的风光,稻田碧绿、山峦起伏,村落点缀其间,宁静而美丽。
中老铁路自2021年12月投入运营以来,于2023年4月开启了跨境客运服务,标志着老挝正式由“陆锁国”转变为“陆联国”。截至今年8月19日,中老铁路已累计开行旅客列车超过5.6万列,运送旅客超过3800万人次。凭借其经济实惠、高效便捷的特点,中老铁路已成为沿线民众日常生活与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老铁路不仅拓宽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还通过中国实施“144小时过境免签”等政策,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迅速崛起为国际旅游与文化交流的新热点之一。至今,已有来自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计25.2万名旅客搭乘中老铁路的国际列车,亲身体验了跨境旅行的便捷与乐趣。这不仅促进了口岸经济的繁荣与跨境旅游业的发展,还加深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人文交流与理解,充分展现了中老铁路跨越国界的深远影响力和其作为国际交通与文化交流平台的独特价值。
在老挝调研期间,笔者团队的翻译阿美讲述了中老铁路如何改变了人们的旅行方式:万荣至琅勃拉邦的旅程,从原来6小时漫长公路交通缩短至铁路上的一个半小时。此外,中老铁路的通关效率也在不断提升,查验流程持续优化,通关时间已从最初的3小时缩短至2小时,未来手续的便捷将会更加顺畅。尽管老挝经济面临不少挑战,但老挝民众对中老合作充满信心,他们坚信这条铁路将是老挝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在琅勃拉邦与万象的街头,中文标牌不断增多,成为中老经济合作日益紧密的一个鲜明标志。
实际上,中老合作的广度与深度不仅体现在中老铁路这一标志性工程上,更延伸至卫生、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框架,真正有利于实现民心相通。
在卫生领域,琅勃拉邦医院作为中老医疗卫生合作的典范,不仅见证了中老两国人民深厚的友谊,还成为提升老挝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力量。在调研中,该医院院长特别感谢云南、广西等中国省份长期以来在医师培训、医疗设备等方面向老挝提供的无私援助。中国援建的医院设施与持续的技术援助,为老挝民众提供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在教育领域,中老合作同样取得了显著成果。在调研中,老挝方面多次提到中国接收老挝选派的3000名农村教师到中国进行短期培训的计划。中老两国在教育国际交流方面的深度合作,体现了中国对老挝教育事业发展的实质性支持。尤其是面对疫情后的挑战,双方正积极探索在电子商务、电动汽车等新兴领域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合作的新路径,旨在培养更多适应未来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同时,中老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为两国青年搭建了更加广阔的成长平台。在老挝国立大学和苏发努冯大学,老方人员普遍强调了中文在当地日益增长的流行程度。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老挝国立大学今年的高考报名统计中,中文系以其热门程度在全部系所中位列第二,这一数据凸显了中文教育在老挝的受欢迎程度及其重要性。掌握良好的中文能力,通常意味着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更有竞争力的收入水平,从而对个人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IT技术培训和初创企业孵化工作正成为中老交流合作的新内容,这为当地青年创新创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资源。
展望未来,笔者认为中老合作需继续重视三个关键点:一是深入了解老挝的实际需求,确保合作精准对接,实现互利共赢;二是加强中方内部协调,避免资源浪费与重复建设,提升合作效率;三是注重宣传与沟通,讲好中老合作的故事,让中方的善意与贡献广为人知,从而进一步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作者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