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锋:莫以地缘政治逻辑“歪解”奥运

巴黎奥运会结束了,中国代表团摘下40枚金牌,创下参加境外奥运会的最佳战绩,在金牌数上与美国持平。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不仅是全世界顶尖运动员同场竞技的平台,更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文化之间增进理解、加强交流的桥梁。然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利森日前发文,从地缘战略竞争的角度加以分析,称奥运期间的突出表现表明中国作为美国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对手“几乎全方位崛起”。不得不说,艾利森教授的解读在西方具有一定代表性,但这话也着实说过头了,是对奥运的一种“歪解”。

国际奥林匹克赛场不是大国战略竞争场所,而是为了让各国运动员不论肤色、文化等差异同场竞技,共同传递合作进取、平等友爱的人性之光和人民之谊。“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更是重在超越国家之间不同的发展阶段、政治制度和历史传统,在共同的竞技规则下公平竞赛。从这个意义上说,奥运赛事有助于超越狭隘的政治文化与意识形态差异,拉近以运动员为代表的不同国家民众和社会之间的距离。

巴黎奥运会上,中美两国所获金牌总数位居所有参赛国家和地区之首。而“艾利森们”首先想到的一个背景,就是在全球经济总量等诸多方面,美中都已经是世界排名第一和第二的大国。而自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将中国视为“最大战略竞争对手”,并开始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克林顿政府以来的对华“接触政策”;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继续醉心于对华围堵遏制,以“脱钩断链”或“去中国化”“去风险化”等狭隘、私利至上的说辞加大战略打压。正是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奥运金牌数量第一第二之争,也被他们纳入了中美地缘战略博弈的范畴。

客观而言,在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等因素综合作用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但自500年前的“大航海时代”乃至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欧美国家一直主导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科技创新步伐以及世界范围内财富与权力的再分配等。这种局面恐怕短时间内还要持续,世界权力、技术和财富结构总体上仍将保持“西强东弱”格局。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世界权力分配格局依然是“西方中心主义”。美国为了稳定自己的单极霸权地位,把综合实力与其最为接近的中国视为“最大威胁”,罔顾21世纪世界政治的时代性变化以及两国人民乃至世界绝大多数人民向往和平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望,固执地维持对华全面战略打压态势。我们对美国的战略遏压保持警惕和有力应对,但同时明确表态不想与美国陷入大国战略竞争,坚定拒绝“脱钩断链”,拒绝“新冷战”和阵营对抗。

在这样的背景下,巴黎奥运会被美国战略界一些人视为中美战略博弈的战场,这只能是对国际奥林匹克精神的扭曲和抹黑。中国的发展对内是着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对外是坚持做负责任的大国,努力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与其他国家共享发展红利。虽然奥运会金牌数排名牵动人心,但在美方加大对华遏制打压、美国战略界试图按照地缘政治逻辑歪曲奥林匹克精神的情况下,我们需要继续保持清醒,不能落入“奥运金牌之争是中美地缘战略竞争”这类话语圈套。

一个能持续取得令世人瞩目成就的大国,首先还是要立足于做好自己的事,持续提升现代化与科技创新的引领力、人民幸福基础上的凝聚力以及走向世界和影响世界的感召力。由此视角观之,奥运会金牌数之争背后,说到底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和发展水平、体育运动组织与管理机制乃至面向世界能否心胸宽广、坚持公平公正等综合因素之争。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坚定支持国际奥委会在世界最高级别体育赛事上执行有效的国际治理,坚定支持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在全球范围内实施独立、公平、一致和有效治理,都生动体现了我们一直以来推动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的理念。

来自巴黎奥运会赛场内外的林林总总,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冷静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有关这场国际体育顶尖赛事的地缘政治化解读一方面值得我们警惕,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得以从战略视角审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变化,更加科学、准确地看待美国等西方国家挑动的大国竞争,并在变乱交织、复杂严峻的国际战略格局中思考我们的长期应对之策。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未来会继续坚定不移地做国际社会的“正能量”,理性清醒地思考和应对大国关系,持续塑造和推进周边外交,让中国人的世界观以及中国的战略智慧得到更加全面的展示。(作者是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

热门相关:首辅娇娘   帝少宠妻有点甜   纣临   天王的专属恋人:独家宝贝   美漫之大冬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