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要久久爱》:90后的青春成长群像剧
【环球网文化报道】3月4日,电视剧《要久久爱》北京大学研讨会在百年讲堂举办,出品方、播出平台、剧集主创、专家学者围绕剧集的故事立意、艺术手法、影视创作使命、社会价值等多方面展开讨论。
电视剧《要久久爱》以双线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一段横跨时空的情谊,描摹出时代变迁下年少理想与残酷现实的碰撞,刻画了一组真挚可贵、富有时间重量的青春群像。目前,该剧有效播放量已突破15亿大关。
制片人张骏分享了《要久久爱》的创作立意和意图:“这个项目的发起和创作全过程,我们始终想呈现出专属90后的群像作品,我们觉得每一代人的独特青春成长都应该被记录,可以通过剧集找回自己青春的样子。国产电视剧不乏有优秀的青春题材作品,《要久久爱》的成功是因为我们把小众题材又重新做了新的极致化尝试,展现了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
编剧李洋和母紫馨分享了故事创作层面构思的核心:对照与交叉。处理人物之间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彼此对照,剧中角色性格冷热对照、原生家庭对照、人生轨迹对照……如何从17岁的回忆中汲取力量,打造一个“楚门的世界”,大家以为黄瀛子是整个时间的推动器、所有人的凝聚力,反而恰恰她是最大的病人,以达到真正的治愈。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研究员张卫从三个角度深度阐述了剧集的艺术价值:结伴青春、三重叙事、暗恋审美:以非利害关系的纯友谊作为写作主题,是当前电视剧中不多见的;双线、悬念、游戏叙事都运用得十分极致,创作特点十分鲜明;而关于暗恋的叙述,主创引用了中国古代经典传统爱情的叙事方法——纯爱美和朦胧美,并以梁祝类比剧中的美好感情,同样使人动容。
中央文史研究馆研究员、原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认为,电视剧《要久久爱》是一部可以让90后去照见自己的作品,剧集中体现出来一种很可贵的哲学意识——反思,剧中17岁和30岁的时间叙事是非常高明的选择,通过反思对比才能见自己,《要久久爱》是一部有着生活厚实基础、鲜明美学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好作品。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教授张德祥注意到剧集具有强烈的时代性,认为《要久久爱》呈现出90后一代人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环境、社会背景和时代氛围,很真挚地展示了这一代人的成长过程,是了解一代人的一个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