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蚂蚁灭绝的展览,让日本人看到了“少子化”的未来

一旦唯一的蚁后死去,蚁群便会走向注定的灭亡。对于大部分蚁种而言,这是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

即使是对切叶蚁——这种最善于繁衍和生存的蚂蚁来说也是一样。

今年五月,日本的多摩动物园的昆虫展馆中,一群切叶蚁群就开始面临着“蚁后已死”的境遇:工作人员发现,这群蚂蚁已经失去了他们的蚁后。

这意味着蚁群中将没有新生命的诞生,蚂蚁们很快便无法维系基本的生存功能。

出于观赏性等原因,动物园很少展示这类略显残酷的景象。但这家动物园,却决定将蚁群衰败的这一过程变为展览,向公众开放。

它被命名为“灭绝展览”。

就在不久前,“灭绝展览”宣布结束:蚁群已荡然无存。

而在这期间,大量游客观赏了蚂蚁们走向死亡的过程。他们因此有了许多感触:大量日本人认为,这似乎预示着他们,乃至整个世界的未来……


芭切叶蚁属的蚁群,对于蚂蚁爱好者来说通常是最值得观赏的。在大量有关蚂蚁的纪录片中,这种切叶蚁也总会以主角的身份出现。这是由于其种群特性:它们有着极为完善的蚁群阶级架构及分工。

切叶蚁在切割叶片

这种并不起眼的小生命,使用树叶培育出真菌,并将其作为食物——它们会建立一个农场。

菌园

而这是个相当专业的过程,每个工序都由专蚁负责:

这些仅仅是一些基本职能。除此之外,切叶蚁们还有更加精细的具体分工——

例如,为保证可持续性发展,蚁群需要处理废弃物,而因这份工作对蚂蚁来说危险性较高,所以清洁工的角色多由老年工蚁担当。

在叶片运输过程中,还有一部分蚂蚁专职做“传话员”:在队伍中跑动,传递距离讯息。

幼蚁没有独立进食能力,一些蚂蚁会成为保姆,负责喂食下一代……

简而言之,切叶蚁的生存过程和大部分人想象中的不同,它们并不是“野蛮”地生存,而是各司其职,共同运转一个精密如机器般的蚂蚁社会。

大型蚁清理道路中的垃圾

这种格外有秩序感的生存方式,似乎比起人类来也毫不逊色,甚至更具观赏感。这也是为什么在动物园的蚂蚁展区内,切叶蚁常常是主角。

位于日本的多摩动物园,就曾在2014年,特意从南美洲购置了切叶蚁群用作展览。

它很快成为最受游客欢迎的观赏项目之一:大量的蚂蚁有条不紊地分工协作,这样的场景难免令人着迷。

这群切叶蚁,就在玻璃展馆内持续生活、劳作了七年。直至今年五月,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发现,蚁群的蚁后已经死去。

蚁后的尸体

在这种人工环境之下,蚁后的“暴毙”并不罕见。对于动物园而言,更换蚁群是最快速的解决方式。因为一旦没有蚁后,蚁群并不能存活太久。

但多摩动物原则决定,为此而举办一个展览。展览的内容,正是这群失去蚁后的切叶蚁,走向灭亡的过程。

展览被起名为“灭绝展览”。

在动物园官网上,他们写道:“这一展览,能让游客们有机会观察、思考并了解蚁后对于蚁群的重要性,以及蚁后的消失会对蚁群造成的影响。这是数年才能观测到一次的‘结局‘,我们希望你能在结束之前前来见证。”


蚁群的生存,是建立在各种平衡的基础上的,而蚁后在这其中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创造新的生命。

在多摩动物园的蚂蚁展区,最高峰时期能有数万只切叶蚁同时存在。作为工蚁,它们大多只有半年到一年的寿命。但只要有新生命的诞生,蚁群便能长久地生存下去。

蚁后死去,这种平衡就被打破了。

首先是蘑菇开始在展馆中出现。

切叶蚁会控制农场内的真菌,使其不会变为子实体(也就是我们见到的蘑菇),而是一直以菌丝的状态呈现。但蚁群数量减少后,真菌的生长变得不受抑制,展馆里很快有蘑菇露出了头。

工作人员发现的蘑菇

紧接着是菌园的缩水,这是对人类而言最直观的变化。在6月14日及6月24日,工作人员为菌园分别拍摄了两张照片,区别显而易见。

6.14

6.24

蚂蚁数量的减少,导致菌园的萎缩——食物开始变得短缺,这又致使大量蚂蚁开始因为饥饿而死去。蚁群数量开始加剧减少。

在展柜上,工作人员会每日更新蚁群的状态,从中也可观测到蚁群衰落的过程。

在六月份时,蚁群似乎还能勉强运转。

但到七月份时,所有工程就都变成了一团乱麻。

根据游客拍摄下的视频来看,大量切叶蚁来回搬运叶片的景象,也开始逐渐不再出现。

令人惊讶的是,这并不是因为蚂蚁们放弃了生存——所有蚂蚁仍然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职责。

但由于蚁群整体老龄化,加上蚁口缺乏,原本有序的“产业链”无法衔接,整体生态才变得难以维系。

蚂蚁的墓园

“在缓慢灭亡的过程中,蚂蚁们在努力地活着”,一位游客这样总结。

在这之中,一些令人惊讶的现象也开始出现。例如,在八月初,一些本职工作本来是保卫蚁巢的大体型兵蚁,自发地加入了工蚁之中,开始进行切叶的工作。

这些景象震撼了一部分游客。推特用户“空白寺”曾在展览期间多次前来参观,并被衰落蚁群的生存状态感动:

“剩下的蚂蚁们,仍然在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就像蚁后仍然还在一样。它们毫不迷茫的样子,让我感受到了坚强和美丽

蚂蚁们没有‘为什么而活着’之类的烦恼。只是一味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这是多么简单,强大啊。”

随着游客们感慨的同时,一个疑问也逐渐被引出:既然结局已经注定,蚂蚁们为什么还会坚持继续自己的工作?


以人类的目前认知来看,蚂蚁们仍然努力生存的原因十分简单:基因本能。

这是刻在基因中的命运。它们生来便被分好蚁种,毫无选择地获得一个“职位”,随后便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直至个体或群体的灭亡。即便没有蚁后下达指令,毁灭近在咫尺。

在之后的数个月内,蚁群内的蚂蚁数量在肉眼可见地减少。

尽管蚂蚁们没有放弃生存,但由于各个“部门”的逐渐崩坏,展馆里已经近乎不再有任何生机。

于是理所当然地,这群切叶蚁就在数天之前,迎来了自己的必然命运。

10月28日,多摩动物园发文表示,由于蚁巢内的情况恶劣,本次“灭绝展览”已宣布终止。

一个曾经繁荣的生物社会,就这样平淡地消失了。在这个世界上,这并不是罕见的事情。可一旦人们亲眼目睹到这一过程,便会有更深的体悟。

首先是蚁群的命运让他们联想到了自己。一部分游客在看过展览后有了这样的感慨:在人口减少面前,再精密的社会都会变得不可持续,人类社会会不会也是同样?

对高龄、少子化的日本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未来的预示。

在展览过后,日本网络上开始出现大量的讨论。

日本网友们,大多赞叹这次展览的特殊形式:

对于有物哀情节日本来说,关于“灭绝”的展览总是让人感触颇多。

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因蚂蚁的死亡过程而被启发出更多的想法。

几乎大部分日本网友都会发出一个相同的感慨:这不就是日本的未来吗?

目前,日本是世界中少子化,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日本厚生劳动省在今年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内的日本出生人口仅有84万,为1899年来历史最低值。而根据人口专家推测,2021年或许会更低——甚至跌破80万。

通过这次展览,一些网友开始意识到,蚂蚁所展示的这一切:人口下降导致劳动力不足——社会难以维系正常运转——灭亡,似乎是日本的必然结局。

除此以外,则是一些“楚门式”的联想:人类也不过是展厅中的蚂蚁,正在被其他生命观测灭亡的过程。

但人们并非只有这些略显悲观的念头。观览者们更多折服于蚁群的生活方式:持续下去,即使灭亡在即。

动物园的昆虫饲养员渡边良平这样称赞这群蚂蚁:和值得信赖的亲人一起,像往常一样度过最后的日子,这就是切叶蚁的生存方式。

人们仍然思绪良多,“灭绝展览”的话题很快成为日本网络上的热门。借由这群蚂蚁,他们开始讨论起未来,生死……

而与此同时,多摩动物园则发布了新的消息:新的蚁群即将入驻。对游客而言,展览仍会继续。

热门相关:深海余烬   和我结婚我超甜   慕先生,来官宣   和我结婚我超甜   盛世医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