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壳与蜕变,那些年轻人在星辰集学到的事
9月19日消息,“年轻人做的音乐越来越新,越来越有想象力,越来越像未来的音乐了。”制作人秦四风说。
他已连续三年担任网易云音乐星辰集词曲创作营的导师,明显感觉到,相比早期学员中传统的摇滚、电子等风格占主流,如今的学员掌握了更多新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作品中融合更多新的元素。
但相应的,年轻人接触到的信息过于丰富,也容易不够专注,或者沉溺于新的科技和风格,忽略了创作的初衷。在为期一周的创作营中,导师们的任务是帮助学员跳出先前自我的框架,学习与他人合作,以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创作。
据新音乐产业观察报道,星辰集已进入第八季,本季创作营以“脱壳”为主题概念,并邀请到秦四风、许哲珮、葛大为、孙盛希等华语乐坛顶级音乐人担任导师。入围的学员共有15组17人,年龄最小的祝梓刚满18岁。他们几乎都是第一次参与创作营。
一周的时间,可能不足以解答年轻人创作上所有的疑惑。但在与导师和其他学员们的碰撞中,大家擦出了新的火花,也向答案靠近了一步。
学会合作,在碰撞中挑战自己
在创作营,学员们首先面对的是分组合作的问题。他们或许在编曲、制作等环节有与人合作的经验,但绝大多数人都是首次尝试和他人共同进行词曲创作。
“在决定作品的创作逻辑之外,还有别的难题需要面对,比如谁听谁的。创作是个人的事情,但艺术家并不是特立独行的,合作是早晚要面对的课题。”秦四风说。
作为本季的驻地导师,秦四风要全程陪伴学员们的创作。他也乐于到各个小组的屋里转一转,看看大家是怎么处理合作问题的。有时看到学员们争执不下,他还会开玩笑似的问一句:“你们在干什么,歌写了一句了吗?”
在另一位作词导师葛大为看来,写歌是一个很私密的过程,尤其是歌词,所以学员们在一起时一定会有很多的碰撞。“但我觉得碰撞都是好的,因为创作本来就是一个冒险,在碰撞中挑战自己既有的一些想法,就算冲突也好,迸发出1+1>2的那种能量,我觉得会很有趣。”
对于分歧,担任小组长的年轻音乐人邓加宇采取的办法是投票。他和独立乐队马格南、歌手夏小桐一组,关于一句旋律的取舍、歌词风格的选择、段落或和声的安排,大家都可以通过投票决定,再由他这个组长来拍板。短短三天内,类似的投票不下十次。
邓加宇平时就是很自律的人,每月出几条视频,每周练多久的吉他都会设定目标。在小组里,大家在创意阶段积极发言,邓加宇会把最终的决策拟定出大致的计划,推动大家去完成。
成员都是乐于讨论、听取意见的人,而且各有所长。马格南的成员擅长乐器,夏小桐熟练使用LOGIC软件,又能编排和声。完美的决策机制和分工让整个小组的进度十分迅速。
年龄最小的祝梓所在的小组则是由几个互相欣赏的年轻人自发组建而成的。他眼中擅长编曲的Jei Cyclist担任了组长,学员中年龄第二小的姚思睿则是他一直寻找的音域较高的男声。
因为各有所长,小组分工自然顺畅。Jei Cyclist已编好了歌曲的基本框架,祝梓会参与编曲讨论并录制乐器,姚思睿负责完成人声的录制。大家就“像复仇者联盟一样”强强联手,最终的成品已和Demo完全不同。
创作纠偏,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进入创作阶段,如何在脑中涌现的各种想法中做出取舍,最终完成一个凝练的作品,是很多学员绕不过去的问题。
用秦四风的话讲,年轻学员有时“稍微有一点迷糊”,如何整体把握一个作品没有太多的经验。导师的作用,则是从另外一个角度上提出建议,点醒学员。
年轻学员在当下这个时代往往容易接触到新的设备、软件等等,成为所谓的“技术控”。有时候词曲还没有,一个小组内已围绕吉他和鼓的音色讨论了半天,这在秦四风看来有点本末倒置。
“比如一个间奏,学员可能会特别想强调某一种技术或者是某一种呈现,但我会跟他们说,虽然这一段可能很精彩,但放到整首歌里有点跑题,或者是不太相干。”秦四风说。
有时,导师也会给学员带来新的启发。邓加宇记得秦四风曾提到,大家都觉得大提琴是低音乐器,但其实大提琴是最好的旋律乐器。创作营上,他和秦四风聊起这个话题,秦老师鼓励他,可以再发散一下思维,很多乐器都可以跳脱原来的属性,有新的尝试。
祝梓发现,秦四风创作时习惯由单音开始,再铺上和弦。“我在家也喜欢这样的方式,发现秦老师也是这样后,真的很受鼓励,简单的东西也做到一种完美的平衡。”
导师葛大为则在课程中,跳出作词上具体的技术问题,传递给学员们更多A&R相关知识。“我希望他们在上完这堂课后可以知道,A&R的需求是什么,歌手的需求可能会是什么。也分享给大家一些可以激发自己创作灵感的方法,希望大家能找到自己的创作方式。”
“我从来没想过,可以带一点点A&R的思路去写词,在创作的阶段就考虑到后续的传播之类。相比完全陷入自己的小情绪,好像这样讲的确有它的道理。”姚思睿说。
这种思维的火花,不仅产生于导师和学员之间,学员和学员之间也经常能互相启发。“我更多从词曲角度出发,但祝梓和组长Jei Cyclist都是从制作、编曲的角度开始创作。有些技术方面的话题我不太擅长,但在交流中也会启发到我。”姚思睿说,“平时在属于自己的圈子里进行交流和合作,但在创作营,你的眼界会变宽。”
建立信心,勇猛脱壳
星辰集词曲创作营要求学员在一周的时间内接受导师的培训,并分组创作新的作品,学员也度过了高密度、高强度,又相当纯粹的一周。“挺累的,但是能感觉到收获了很多不同的东西,无论是个人的创作和与别人的合作都成长了一点。”祝梓说。
如今,星辰集创作营已走过四年八季,每年都会设计不同的主题,培养了一大批极具上升潜力的新音乐人。从出营后的发展来看,这两年陆续也有破圈走红的案例。
例如,从第三季走出的00后音乐人郑润泽,歌曲在云村歌曲评论近40万,一年涨粉超300万;从第四季走出的“30年前,50年后”,一首《精卫》评论超10万,众多单曲评论999+,粉丝超37万。
这一季的主题概念“脱壳”,无疑寄托了对年轻音乐人的期望,希望汇聚在不同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音乐人,共同来一次勇猛“脱壳”,精进“创造”,迸发无限想象力。
但在迎来真正的成功之前,年轻音乐人们也很容易陷入焦虑、不自信或者迷茫。邓加宇的首张专辑《25岁前的世界观》就在圈内收获了一众好评和推荐,他觉得自己“运气很好”,同时也遗憾于自己的作品“没那么多人能听到”。姚思睿也提到,自己对作品有足够的自信,但也会因为作品没有足够的曝光、没有更多人听到而焦虑。
“现在的年轻人可以自己一手包办唱片的所有环节,但可能会感觉更孤独,这是我们过去不曾面对的问题。他们来创作营里互相支持,可以增强对自己的认识和对自己的信心。”葛大为说,“我觉得他们面临的问题就是要有自信,不要怀疑自己。”
秦四风觉得,曾经的音乐人没有那么多诱惑,只有一条路走到黑,就考虑琴怎么弹,歌怎么写。但现在的音乐环境,还要考虑短视频是不是喜欢,做完歌还要考虑网络上怎么传播,要配合什么宣发文案。年轻人看起来接触的信息多了,分散精力的事情也多了。“但最根本的,还是那个歌。”
这也是星辰集词曲创作营希望向学员传达的信息。在集体创作的环境中相互学习碰撞、激荡火花,帮助大家树立足够的自信,尽力把歌曲做好,在精进合作中,用更有想象力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音乐职业生涯。真正的质变,也许就生根于创作营带来的脱壳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