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回归:一代人的江河,仍奔流

作者 / 王大力

编辑 / 朱   婷

运营 / 小饼干

岁月给了宋运辉当头一棒。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的开篇一幕颇具意味,宋运辉和以他为代表的国有经济在进入九十年代后,正在阵痛中迎接充满未知的深化改革进程。

一条弹幕正中眉心:我们每个人都经历着大江大河。

三年等待,《大江大河》系列终章归来。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一点没变,小人物和大时代的齿轮紧密耦合,滚滚向前。从2018年到2024年,七年三部,近四十年家国变迁落于荧屏方寸,照见普通人的命运转轨,奏响流动的时代序曲。

荧屏上鲜见生命力如此旺盛绵长的现实题材系列剧目:开播四天,连续三天稳居CVB中国视听大数据首位;前两部,豆瓣累计48万余人打出8.8分,微博上#大江大河#话题词阅读量超37.7亿,系列相关衍生话题总量累计突破百亿次。

更令人称奇的是,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观众,其年轻程度,甚至并非这段时代往事的亲历者。他们或者从祖父辈的讲述,或者从荧屏上的影像记录,抑或从隐约久远,不甚真切的儿时记忆里翻翻捡捡,跟屏幕中那些追赶时代,也推着时代向前的人们寻求点滴重叠。

一、人物命运的延续

《大江大河》系列是一个整体,故事一以贯之,原班人马始终常驻,延续性上无限接近当下国产剧的天花板。

昨天,主演王凯、童瑶时隔七年同框,昔日最好的姐弟在荧屏外的平行时空有了“续集”,也让观众存了七年的眼泪再度有了出口:在故事的开场,倔强的小辉在烈日下一遍遍背诵社论为自己争取上学的出路,姐姐运萍剪了自己的辫子卖钱给小辉买了新衬衣。

记忆倒转,那些汇聚成江河的人,命运的流向再度清晰连贯起来。

整个系列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的经历为线,三人分别代表着三种经济形态的缩影。

宋运辉是国有经济的缩影。他抓住读书改变命运的机会,上大学、下基层,技术立身,从国企的基层工作人员一路成长为大型国企的厂长。时间来到90年代初,作为彭阳农药厂的厂长,到任不久的宋运辉即面临一桩农药磷成分超标造成的村民致死事件。赶去调查情况的宋运辉被情绪激动的死者家属一酒瓶子打破头,也“砸响”了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深化技术改革的序曲。

雷东宝是集体经济的代表。他是行动派,小雷家的改革带头人,带领全村人包产到户,一心致富过好日子。自身的局限和时代快速发展令他碰壁、受挫,在第二部中因涉嫌侵吞集体资产而锒铛入狱。就像集体经济不会因为短暂受挫而停止发展,雷东宝也是打不倒的,雷霆电线厂成立,他还是带着工人干活的领头羊。 

杨巡是新兴个体经济的典型。他最初是卖馒头的个体户,做过倒爷,开过宾馆。市场化进程不断深化,跨国合作风起云涌,他的身份也从投机倒把分子变成了时代浪头的个体企业主,还上之前欠的钱,还有胆识拿1500万与梁思申办合资酒店。1993年,在大部分人拿着不足百元的工资时,1500万对于普通人而言不啻为天文数字。时代赋予的机遇,正向他招手。

出身寒微的三人,从前过着一身土两脚泥的日子,可正是这样的日子,赋予了他们天不怕地不怕的闯劲和改变的气魄:不会比之前更差,在波折中铆足劲往前走,就有盼头。

《大江大河》系列之所以每次归来都能在荧屏上迅速聚拢拥趸,人物弧光照亮一个时代是重中之重。时代如何发展,现实已经有了答案;而那些曾经在时代洪流中起伏的个体,他们的命运之舟将驶向何方,也同样该被看见和记住。

二、时代频谱的延续

《大江大河》系列,微观上写人的成长,宏观上见证时代变迁。

《大江大河》第一部的背景在改革开放之初,经历十年阵痛,经济社会百废待兴,对于普通人而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吃饭问题;《大江大河》第二部则将触角延伸至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普通人有了致富的念头,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在碰撞中发展,开始出现瓶颈;《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的经济版图中开始出现“外资副本”,国有经济面临的形势则愈发复杂,要么自我更新,要么就面临淘汰或吞并。

《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仍旧延续将大的时代背景融于个体命运的叙事策略,令距离观众遥远又陌生的大时代和大环境转译为与个体有关的故事。

宋运辉所在的彭阳农药厂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先锋,暗流涌动。一方面是生产工艺的落后,逐渐难以跟上供给农业的需求,作为厂子的拳头产品,含磷农药已在禁用名录,停工停产意味着工人们的铁饭碗不保,“吃饭问题”重新成了问题。

含磷农药致人死亡的事件被赋予了“剧本杀”的悬疑感,也见证着国有企业内部纷繁复杂的人情世故与底线原则的对垒。随着调查的深入,设备管线内的残留剂被锁定为致人中毒的罪魁祸首,从调查人员到相关领导,明里暗里都在暗示宋运辉,可以有个交代了——但宋运辉不肯。

职场浮沉多年,宋运辉并非不知其中利害关系,只是如果不打破砂锅问到底,“猫盖屎”能解决一时,不能应付一世。改革,是破积弊,更是立新规。师徒、同侪的情分与体恤,终究不能代替规矩,这关乎未来国企发展的生命线,也是改革发展必经的阵痛。

好在最终的调查结果证明了彭阳农药厂的清白。这里还有一处细节,梁思申给宋运辉提供资料,提到的国外污水排放引发当地居民患病事件并非杜撰,而是真实发生,并被拍成一部名为《永不妥协》的电影,细节中流淌的时代感和真实性在此处与人会心一击。

彭阳农药厂风波再起,砍掉生产线,遣散工人已经成为定局。宋运辉也将离开彭阳,到昊华赴任。对宋运辉个人而言,领导提携,机遇在侧,原是向前一步的绝佳契机——但他是宋运辉,一个时代中的理想主义者,不会被精致利己的思维裹挟。曹自立留给他的竹胺项目是宋运辉的牵绊,却是整个彭阳的活路。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回去,用竹胺项目,带着整个彭阳厂“赌”一把明天。

这是一种独属于中式的浪漫和允诺,就像在科幻故事里,只有中国人才能懂“带着家园流浪”的共同体意识是多么的可贵,集体精神和意识是刻在基因里的,也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总能坚信每个人都是细流,终将汇成江河的原始动力。

相比于宋运辉这头的一波三折,雷东宝和杨巡的“事业线”相对而言顺风顺水。雷东宝任厂长的电缆厂遭到邻村的嫉妒,上门闹事,厂里员工作为同村人给对方来了个现场版“诛心”:村民的向心力来得纯粹坚定,谁能带着我们致富,我们就拥护谁。杨巡那边没日没夜在工地监工,合资酒店的宏伟蓝图正在徐徐铺陈。

时代的浪潮平等地流向身处其中的每个人,脚下的路向何方,终将由个人掌舵。或许这也是《大江大河》的动人之处,江河滔滔,个人不被湮没。

三、普通人生活的延续

现实题材剧是生活的镜像。

既然源于生活,就关乎你我。“与我有关”的呼声在近年来愈发高涨,每个人都渴望被看到,每个普通人的故事都值得被书写。

从这一层面来说,现实题材的意义正在于此,《大江大河》系列引发的行业乃至文化现象也就不足为奇。宋运辉、雷东宝、杨巡,构成了荧屏前千千万万个你我,他们在自己的命运轨道上辗转浮沉,激起的余波敲打着现实创作。

时代在高速发展时,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希望,觉得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甚至促成所在行业的变革。但时代列车急刹车时,所有人都身处一种不确定性之中,深感个体的渺小和无力。超越性的共识逐渐被稀释,如何重新确立自我的价值,成为新阶段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命题。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每有小人物走上十字街头,被影视作品的聚光灯定格时,都能激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就像爱奇艺首席内容官王晓晖在去年的演讲中提到的,“小人物想看到自己被看到,而不是从别人的生活中寻找自己生活的信心。只有将内容创作落在普通人身上,才能与时代共情。”

对爱奇艺而言,内容创作的“江河之上”,总有一条支流属于现实生活,属于普通人。《大江大河》系列是经济视域下时代与个体的面面观;《人世间》则将工人阶层横跨五十年的漫长“迁徙”书写为当代中国普通百姓的生活史诗;《狂飙》于极致的类型叙事中“回看”二十年间的黑白交锋,通过展现小人物不同的命运抉择,追问恶的成因,为正义昭彰呐喊,旨归于民心向背。

普通人的生活在继续,江河的奔流仍向前。

《大江大河》系列的终章,奏响的是普通人,是小人物,是你我他的生活序曲……以后是交响还是变奏,交给未来的荧屏——反正,新年这个头,已经开好了。

热门相关:陆爷的小祖宗又撩又飒   史上第一宠婚:慕少的娇妻   史上第一宠婚:慕少的娇妻   盛世娇宠之名门闺香   都市狐仙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