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微公园承载民生大幸福
威利
10月1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花园城市 多彩京秋”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全市开展山区森林经营70万亩,建成3处郊野公园、15处休闲公园和200公顷城市绿地,近200座立交桥完成桥体绿化。此外,全市已经建成30个社区微花园,由社区居民参与设计、建造、养护,成为市民楼下的“绿色会客厅”。
人民城市为人民。社区是一座城市的细胞,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联系最为紧密,是美丽北京建设的实践载体。今年3月,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生态文明实践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的意见》提出:“到2035年,建成天蓝、水清、森林花园环绕的生态之城”,明确了“建设花园生活街区”“创建花园式单位、社区”等一系列具体要求。同时,印发实施《北京花园城市专项规划(2023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为北京全面建设花园城市按下了“快进键”,也为花园式社区创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践路径。
今年以来,北京首次启动微花园建设活动。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选址、设计、建设、养护到使用微花园,动员鼓励居民群众全程参与其中。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建设美好家园出一份力。通过不懈努力,使得一个个小微空间被改造利用后,成为各具特色的微花园,犹如一颗颗绿色的珍珠,镶嵌在社区之中,实现了社区“颜值”“气质”双提升,为居民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与温馨,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比如,东城区北新桥街道草园胡同微花园结合了社区彩绘墙面,利用废旧物资,形成了3D立体的微花园景观,等等,不一而足,建成后的微花园既增绿又实用,而且新意十足。鲜活的案例表明,依靠社区居民,群策群力,在创造性规划建设上下功夫,结合实际做好“特色”文章,推动集约利用和功能集成,就能实现社区微花园建设成效最大化,让居民群众更便捷、更舒适地享受绿色空间。
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建设微花园固然不易,管护微花园更难。在这方面,北京已作出了积极探索,其中一项重要措施是,开展志愿者招募,鼓励引导居民志愿者参与“微花园”的日常管理,因地制宜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比如,石景山区八角街道的公园北社区微花园建成后,成立了由社区志愿者组成护花小分队,每天巡视花园,拔草、施肥、修剪残花,每周还要浇水三次。几个月过去了,花园被打理得漂亮齐整。实践也表明,坚持用好共建共治共享这个“关键招”,推进日常管护的精细化、制度化,就能将微花园建设这项民生工程做到百姓心坎上,变成“民心工程”。
“尽小者大,积微者著”。社区微花园虽小,却承载着民生大幸福。北京市园林绿化部门和相关街道社区锐意进取、善作善成,下足“绣花功夫”, 凝心聚力打造市民楼下的“绿色会客厅”, 生动体现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理念,值得点赞。
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一座城市就是要善于从打造社区微花园之类的“小事”做起,把群众家门口的“小事”当作担当尽责的“大事”来干,干一件成一件,这样才能使城市变得越来越美丽宜居。责任编辑:李墨涵(EN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