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山河弦歌丨在石头上敲击1200000000次是啥概念?
李亚华影雕作品《兰闺雅集图》
在石头上敲击12亿次,需要花多久?那是1994年,27岁的李亚华用整整一年时间,把家中的一幅红楼十二金钗画像,一点一点“挪”到了石头上。
李亚华:我们做人物要特别细,要有深浅、远近的过渡,不单是“锤”一个点,有时候整体的画面都要根据深浅来调整。做人物像,A4纸大小的石头大概要敲击1亿个点。
记者:所以十二金钗就是12亿个点?
李亚华:对。影雕其实是靠眼力,工匠眼睛使用的最佳年龄段是十八九岁到二十九岁。
尖利的錾子一下下刺破石头表面,内里的本色一点点透露出来。密密麻麻的落点只有灰尘大小,却要体现画面中的万千变化。李亚华说,苏杭刺绣绣丝绸,闽南刺绣“绣石头”。石头之外,工匠得有好眼力。石头之上,人物的眼睛见证工匠的功力。
故事从“一滴眼泪”开始
李亚华影雕作品《拥抱》
李亚华:这幅作品取材于海湾战争时的一张照片,我很悲怜这个小女孩,所以就萌生了给她做一幅作品把这幅画凝固起来的想法。这滴眼泪看起来是立体的,但其实它是平面,是在黑灰白过渡下的一个更明显的对比。因为这幅作品已经被我们国家一所在建的非遗博物馆征集收藏,所以我就想再做一幅,但是好几次都没成功,眼泪的灰度做不出来了。
李亚华学习影雕,也是从一滴眼泪开始。出生于石雕工匠世家的她,从小在石头堆里长大,那些热火朝天“打石头”的场景和背后的辛酸苦累,她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立志考上大学,不再跟石头打交道。
李亚华:因为在那个时代,工匠是不被尊重的,我们当地叫“打石头”。当时,对一个年轻的女孩子来讲,能从事一份工作,不要去做手艺、干粗活,是最好的选择。但是很无奈,我没考上大学,父亲就觉得我必须要学习这门技艺。
李亚华的父亲李走生是闽南石雕大师,曾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雕刻。面对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女儿,李走生在“慈父”和“严师”两个角色中,选择了后者。他决定,把石雕技艺中最考验专注和耐力的影雕传授给女儿。
“当种子,要晒干”
创作中的李亚华
李亚华:这个影雕很“讨厌”,它有声音——你专注的时候,它的节奏感很好;但是你的精气神没在一条线上,声音就会轻一下、重一下,节奏就会不均匀。父亲明明不在我身旁,他在旁边的屋子喝工夫茶,他也能知道我不专心,走过来就是一巴掌。有时候母亲觉得,怎么能对女儿这么严格?父亲就会跟她讲:当种子,要晒干。你想想看,花生如果晒得不干,要当种子就会发霉长不出来。
敲击的频次按秒算,持续的时长按天算,落点的个数按亿算……种子晒干的滋味并不好受,直到收获的那一天。1988年,李亚华的影雕作品《八仙过海》“意外”为她赚得第一桶金。在这之前,她根本没敢想过自己的习作可以作为艺术品出售。也正是这时,她才意识到,原来工匠不只是“打石头”那么简单。
李亚华:父亲手把手地把技艺教给哥哥、弟弟和我,一块石头,他就用一个竹签画出龙在哪里、龙头摆在哪里、龙尾巴在哪里,然后就雕刻出来了。这是一种匠心传承,其实我们都没有系统的美术功底。
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园
厦门惠和石文化园
见人,见物,见生活——这是李亚华对影雕最基本的要求,更是最极致的追求。2006年,她着手在厦门筹建石文化园,让更多人读懂石头里的匠心。从一块石头到一座4.2万平方米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惠和石文化园工作人员徐送金说,创业之初并不容易。
徐送金:当时这片区域是一个“垃圾场”,李老师用她的想法慢慢地改造整个园区的一砖一石、一草一木,点滴注入我们传统手工艺的内核。
走进石文化园中的石雕艺术博物馆,众多精雕细琢的作品中,李亚华最爱给参观者讲起的,竟是一座不起眼的惠安石敢当。
石雕艺术博物馆中“三不像”的石敢当
李亚华:这个雕刻的人不懂石雕,只是很“皮”,也对石雕有兴趣爱好,他就在当地村子旁边找到这块材料,把自己想象的狮子、老虎打出来了,然后经过一两百年的“包浆”,就显得它很古朴,又萌萌的。
一座毫无“匠气”的石敢当,让李亚华看到了石雕艺术走向大众的可能性,也勾起了她深深的乡愁。李亚华十几岁时,父亲与合作的工匠们把家业从惠安搬到厦门,在她的记忆里,随迁的女性大多全身心忙于家务,很难有自己的事业。李亚华觉得,影雕可以成为女性看见自己的一面镜子。
光影中,见证女性成长
江爱红在影雕工作室忙碌着
江爱红面前的工作台上,每一块石板都有一张对应的订单。十几年前,她还不会说普通话,想学影雕只能怯怯地用乡音表达,李亚华看她有基础,又“坐得住”,就决定收下这个学生。如今,江爱红已经成长为影雕技艺的市级代表性传承人。李亚华说,传承技艺和赚钱养家,绝不是冲突的事。
李亚华:对她来讲,我不是给计件工资,而是用薪酬制,所以她没必要“赶工”。如果她们做出来的东西连自己养家糊口的问题都解决不了,何来传承呢?她们很容易就会放弃。我压力大是因为要不停地争取到订单给她们,不能断层。
李亚华粗略数了数,目前已经“出师”的女性工匠有近20位,她们可以选择居家“接单”,也能像江爱红一样到工作室“坐班”。
影雕技艺就业培训现场
前不久,李亚华开办了一期女性就业培训班,免费教授影雕技艺并提供相应岗位。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女性在传承非遗的同时灵活就业。今年3月,李亚华获评“全国三八红旗手”。
依托当地政府在资金、设施、人才等方面的扶持,惠和石文化园每年举办妇女儿童教育活动200多场,2023年营业收入达3099万元,年接待量近50万人次。
国际友人体验“石上绣花”
李亚华:你听说过长出一块石头吗?没有。我们这种技艺就是赋能石头的附加价值,把它的艺术、文化呈现出来。
李亚华说,石头常见,谁都不会多看一眼,唯有匠心雕琢后,平凡才能蜕变成不凡。石头如此,人也一样。
监制|高岩
编审|吴喆华
记者|葛少奇 陈庚
音频制作|周天纵
新媒体编辑|章宗鹏
图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