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将一言九鼎街等十多条成语街道定为不易识记道路,并更名

河北邯郸。视觉中国 资料图

河北省邯郸市具有3100年的建城史,其中“邯郸”二字从未变更,堪称中华地名文化之特例。

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让邯郸诞生了不少群众耳熟能详的历史典故,并延伸出众多“成语故事”,邯郸也被称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因此,邯郸有不少道路都是以成语典故命名。

不过,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7月30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事务局发布了一则《关于对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道路进行更名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将对区域内十多条以成语命名的道路予以更名。

这些道路包括“一言九鼎街”“志在四方街”“胡服骑射路”“脱颖而出路”“青出于蓝街”“自强不息街”“将相和路”“奉公守法路”“开源节流街”“公正无私街”“完璧归赵路”“价值连城路”“积善成德街”“一鸣惊人街”“春华秋实街”“美意延年路”。

上述公告指出,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河北省地名管理规定》,经研究批准,决定对辖区内19条道路名称进行更名。更名后按照“老人老证、新人新证、同等效力、逐步替换”的原则,道路更名前原有的身份证、不动产权证、营业执照、驾驶证等各类证照继续有效;道路更名后,各种证照按照新的道路名称办理,不增加群众负担,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

根据公告,上述这些“成语街道”更名的原因均为“不易识记道路”。

在历史长河里,“邯郸”这个地名非常“长寿”。“邯郸”最早出现在殷商后期。据《竹书纪年》载,“自盘庚徙殷至纣之灭二百五十三年,更不徙都,纣时稍大其邑,南距朝歌,北距邯郸沙丘,皆为离宫别馆。”公元前386年,赵国由中牟迁都邯郸,邯郸作为赵国都城历八代国君,达158年之久,是当时黄河北岸广袤地域内最大的中心城市。作为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邯郸不只地名未变,自赵国迁都邯郸后至今,城市所处位置也从未出现过迁移。

悠久的历史在这里涤荡沉淀,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由邯郸历史文化所派生的成语典故有1500余条,这里被称为“成语典故之都”。

汉语离不开成语,说到成语那就不能不提邯郸。邯郸学步、叶公好龙、滥竽充数、掩耳盗铃、梅开二度、完璧归赵、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据统计有1500多条成语来自邯郸。这其中既有反映执政经验的“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又有寓意深刻、揭示人生哲理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还有给人警示、鞭挞社会不良现象的“利令智昏”……这些成语典故成为人们认识中国历史的窗口。

石家庄日报客户端2020年7月曾刊文《邯郸“新区”大街小巷蕴含千年文化》介绍,邯郸市根据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河北省地名管理规定》,经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论证,在主城区东部“秦皇大街”以东,规划“苏黄路”以南,规划“新城东大街”(现命名为魏武大街)以西,309国道以北区域内,通过赋予大街小巷新的名称,烙下优秀历史文化印记。

南北走向街道共9条,从东向西有“魏武大街”“西门豹街”“平原君大街”“公孙龙街”“乐毅街”“李牧街”“肥义街”“马服君街”“军师堡街”等。

东西走向道路为7条,分别是“井寨路”“亓固路”“甘丹路”“北屯路”“鼓山路”“紫山路”“邺都路”等。

另外,还有17条小街巷以耳熟能详的邯郸“成语典故”命名,如“将相和路”“奉公守法路”“青出于蓝街”“自强不息街”“完璧归赵路”“价值连城路”“开源节流街”“公正无私街”“胡服骑射路”“脱颖而出路”“一言九鼎街”“志在四方街”“积善成德街”“一鸣惊人街”“大名鼎鼎街”“春华秋实街”“美意延年路”等。

热门相关:射雕英雄传之华山论剑粤语   从现代飞升以后   终归田居   腹黑冷王:娘子不太乖   满级绿茶穿到八十年代重新做人